《论语•里仁篇》|| 公正地评价他人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意: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孔子眼中,只有有仁德的人才没有私心,心怀公正去看待别人,从别人的行为中查知真正的好恶,而后有公正的爱恨等情绪。也说明儒家虽然讲究博爱,但也是有着爱憎分明的情绪的,只是有一定的标准而已。

朱熹评曰,“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而不受自己的好恶所影响,对他人做出一个公正正确的评价,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对人对事的尊重与理解。

张居正言,“好人恶人惟仁者能之,可见人当以仁为务,克去己私而后可。”能做到公正无私的,只有那些心怀仁德的人。如果我们对于别人的善行给以恶评,其实网上不乏这种言论,对一些明星的慈善之举,总是有人以恶意来猜测揣摩,并引发热议,不明白这种人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也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道理?是对别人的善举不满意并且反对吗?难道在评价别人言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下自己的立场,这样没有道德约束地言论,有益于自身还是有益于社会?如果人人如此的话,那么做为社会成员的我们,有一天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网络暴力呢?

人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评价人的时候总不免受自己的喜恶所影响,个人对不同的人与事总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评价别人的时候,特别是不熟悉的人的时候,就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尽量不掺和自己的感情色彩,不带有色眼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明辨是非善恶。心怀仁德的人就是这样,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看待每个人和每件事,因而能做出没有偏私的评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信任。

老子在《道德经》中是提倡一视同仁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主张以善良仁义的眼光看待别人,这也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的言论,只有那些修为达到一定程度的圣人哲人才会心平气和不带私心地不带喜恶地去看别人。他们不会被事俗的眼光中的喜好所迷惑,能真正分辨出真正的好人与恶人。

时刻提醒自己,不人云亦云,尽量去接近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里仁篇》|| 公正地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