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出去挣钱,我引起众怒:晚年生活的幸福与否在心不在形

我被围观批判了!

原因是我本该享清福的父母还在工厂里打工挣钱!

姨说:“你父母年轻的时候为了养你们东奔西走的,吃了不少苦,现在都一把年纪了,你还让他们出去挣钱,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

邻居说:“你挣那么多钱,还不给你父母买件好看的衣服,每月给他们点钱让他们也出去旅旅游。”

……

冤枉啊!我被众人东一舌头西一嘴的堵的无话可说,一度以为我真的是个不孝女。

可事实是:我父母并不缺吃短喝,他们虽然上了年纪可是并没有到了不能动弹的程度,劳碌了一辈子的人是闲不下来的。

父母对我说,他们出去打工并不是因为要挣多少钱,是因为人气。

子女都各忙各的,他们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眼睛越来越模糊,感觉日子越来越难熬。在厂子里,一天两顿有人做饭,他们能和同龄人唠唠家常,和年轻人嬉戏打闹。这种日子,他们过的痛快!

是啊,我们都有想象中的晚年的幸福生活,就像小时候父母要求我们一样我们要求父母按我们定义的幸福那样过。

幸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对于中国老人的生活状态,有人与国外的老人生活做了对比:

中国老人普遍是带孙子,处理不完的家务事,退休后返聘居多,像永动机一样不停的工作直到死去;

国外老人更多的是享受生活,跳舞绘画,环球旅行,挑战极限。

晚年的生活幸福与否在心不在形,重要的是尊重本人的生活习惯。

最近的《幸福三重奏》中,张国立邓婕老两口互怼的恩爱生活着实给观众撒了一嘴的狗粮。张国立先生一生从事演艺工作,身价上亿,但在《幸福三重奏》中有一段是他的行程排的满满的,为了工作要背词、做功课,一丝也不敢马虎。这么一个受人敬重的老艺人,早可以去过大众认为的神仙生活,为什么还在努力工作?

因为“我对钱不感兴趣”这么一句话,引来万千网友“吐槽”的马云,因为工作太累,要享受生活而退休,退休后的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去做了他想做一直没做的事,他觉得这是有意义的。

对于幸福的晚年生活,千人千样,从来没有模板。

就拿我父母说,他们每个月在厂里打工所得能有三四千元,像我父母说的:“腰里有钱底气足”,挣得多或少都是他们自己的钱,有自由处置权。这是对他们剩余价值的利用,是他们晚年的尊严。

大环境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取决于心。不论国内国外或者选择何种生活,心情愉悦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个阿姨做了一辈子的医生,医生是属于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行业,“活到老学到老”是医学最好的代名词。关于阿姨退休后的生活,我们帮她想了很多种方式。而阿姨说,她退休后会要求返聘,继续医学行业。

对于我们的不解,她笑着说:“我喜欢工作!工作时的我才是活着的。”

“工作的快乐,快乐的工作,至死不渝。”是阿姨对她晚年生活的描述。

想起我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一位先生的处世观。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50岁,年薪六十万,他所在的公司正处于上升期,收益可观,按他的业绩有极大可能入选董事,可是这位先生却选择了辞职。大家都很不解,如果不辞职,再干个几年可能有一千万的收益。先生说:“挣钱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我现在的钱足够让我和老伴儿安稳的度过下半生了,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入选董事,意味着更多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是我不喜欢的。”

辞职后,先生和夫人买了一处靠湖的房子,每天打打球、晒晒太阳、逛街买菜、喝茶读书过的不亦乐乎。

外界的声音太多,听得多了容易迷失自我。听从内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活,不辜负每一分钟,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父母出去挣钱,我引起众怒:晚年生活的幸福与否在心不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