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少数民族地区物理教学中的语言障碍

最近正带领初三学生进行物理中考复习,一些题目触发了一些思考和感慨。

一道题是这样的:“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什么?”这道题本身并非难题,但由于本人所教的学生是维吾尔族学生,他们的国语水平十分有限,多数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何谈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像这样趁机利用学生的物理课学习语文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等,生活不出不物理,物理无处不生活!不会背古诗的数学老师教不好物理!

本人曾多次声讨过这种“诗意物理题”,及渗透不了语文,也对学习物理无益。也许咱西北边陲干瘪的教师,无法理解江南水乡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吧!只是难为了所教的这些孩子。我曾代替语文老师检查过他们的故事背诵,学生背诗时的强调,绝对超出汉语学校教师的认知。

又一次我去听八年级一些物理课,一个年轻老师声嘶力竭、气急败坏的质问学生:“你们连霜都没有讲过吗?”我那时就理解了问题的所在。身在新疆的孩子们怎么可能没有见过雨雪霜露呢?问题在于他们不理解汉语中的“霜”到底是什么,此时若教师展示一张霜的图片,我想信孩子们一定立刻就懂了。

自那之后,我格外注意物理课中的语言障碍。遇到一些新名词,如“月食、冰雹、雾”等,都要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的维语表达,既能促进同学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也能表达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尊重,效果很好。

多媒体在解决这一困难时,事半功倍。许多微妙的物理现象、复杂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再准确生动的描述,也比不过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来的直接有效。所以,教师备课时需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的障碍,然后只需少花功夫,即可找到很好的多媒体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04少数民族地区物理教学中的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