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都是怎样的?

最近一部关于三十岁女性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可谓大火。相信不少观众看到剧中种种,顾佳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王漫妮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独自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大家都是感触颇深。

最引起我共鸣的角色是钟晓芹,三十岁的钟晓芹没有自己独立的主见,在家时听父母的,结了婚以后啥事都听老公的。别人说什么好,她就觉得好。别人说什么不好,她便也觉得不好。在公司,她是同事中最热心助人的存在,从借针线这样的小事到一堆难搞的工作这样的大事她从来都不会拒绝。别人推给她,她就全都接住。这样做能获得什么呢?大概最多能获得被别人贴上老好人、热心肠这样的标签吧。

这种靠迎合、讨好别人刷存在的操作,我仿佛看到了我曾经的自己,曾经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讨好型的人。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迎合型人格障碍。症状表现为自我牺牲去成就别人。如果自己因为什么原因拒绝了别人,那心里一定会产生天大的不安。

别人找我帮忙,我从来都不会说不,甚至还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而让别人不高兴。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绪和感受给封锁了起来。就是因为这种态度,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好说话的人,大家觉得我不会拒绝任何要求。便把寻求我的帮助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而我自己,越来越在别人面前找不到原本的自己,仿佛要把自己变成继了人民币之后第二令人满意的物种。

可是这样自己真的开心吗?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这样问自己,答案显然是不开心的。拒绝的话语常常到了嘴边却怎样也说不出口。

后面的某一天,一个同学找我帮忙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我那时正在忙,纠结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么一件小事她自己应该能够完成的,便出口拒绝了她。那位同学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带着友好的笑容离开了。我那时第一次觉得原来开口拒绝别人也不是一件那么难且拉仇恨的事呀!后来,再别人寻求帮助中我开始懂了掂量掂量,帮助哪些靠自己一个人真的做不到的事情,拒绝哪些不用别人帮忙自己就能完成的。

剧中钟晓芹在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以后再回到办公室发现没有了她这个人世界还是照样转,大家还是照常过日子,可能在她的心里已经通过每天为别人忙碌而树立起了一种没有了自己别人就不能解决麻烦的错觉。可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些看似大大小小事情大家都是可以自己完成的,之所以会麻烦她,是因为想着反正她也不会拒绝,免费的苦力谁不用呢?

在钟晓阳的帮助下,钟晓芹第一次拒绝了同事让她帮忙。她出口拒绝后,那个同事虽然震惊,却并没有更多的反应,自己去把自己的事做了。现实中,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敢拒绝,大多是害怕对方被拒绝后会生气,双方的关系会破裂。其实这本来就是错误的心理,没有谁欠谁的,愿意帮助别人是情分,不愿意帮助别人是本分。如果有人因为拒绝别人的帮助而恼羞成怒,那就只能说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

所以啊,如果大家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讨好人格,不妨试着从拒绝别人的一件小事开始学会拒绝他人。摘掉自己身上老好人、热心肠的这些标签。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王尔德曾说过:“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学会做一个真实勇敢的自己从对别人说“不”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都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