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短命的80%的原因不是皇帝太无能

一不可抗拒的气候原因

从东汉中期开始,气温就不断的下降。到了晋朝时期,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使草原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南匈奴和一些其他的胡人,不得不向长城以南不断的迁移,造成了帝国的压力在不断的增加。

图片发自App


二政府太穷了

黄巾大起义以后,豪族为了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建起了很多的坞堡。坞堡就像小城市一样内部的经济基本上都能够自给自足。这样一来朝廷的税收少的可怜,政府已经没有多少收入,能够牵制豪族和边境侵犯的胡族。

相反朝廷还得借助于豪族的力量来维持运转,借助胡族的力量来守护边疆,但这两拨人实在都不可靠。

三士族的堕落

1抛弃儒学

到了晋朝时期儒学发展的非常精致,儒经里的一句话就能写出十几万字的注解,可是这并不能阻止天下大乱。于是有一部分人抛弃了儒学,开始谈玄论道。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魏晋玄学。

2归隐

有些人觉得自己无力回天,彻底看透了世间的肮脏,又不想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于是选择了返归内心去寻觅桃花源了,比如陶渊明。

3更加堕落了士族

还有更多的一批人在社会动荡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再分配的机会。于是他们在大把大把的往自己兜里装钱的同时。又在那里面高谈阔论的,讲一些道德。甚至还依凭着士族以前成立的“九品中正制”,把自己搂钱的地位给制度化。就是这些人,大大败坏了政治和社会的道德水准,让士族变得相当虚伪。

四西晋皇族内斗“八王之乱”

1八王的来历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之后,眼看着高门士族垄断着朝野,皇帝却没有足够多的资源能够压制住士族们。

晋武帝曾经问他的一位大臣,你看我像历史上哪位皇帝呢?这位大臣说,我看您就像汉桓帝、汉灵帝。这可是两个著名的昏君。大臣不客气地说,桓、灵两位皇帝,卖了官,钱还进入国库,陛下您卖了官,钱揣自个儿兜里了,照这么看,您还不如那两位呢。晋武帝哈哈大笑说,那两位的朝廷上可听不到这种忠言,可见我还是比他们俩强!

这故事里反映出两点

第一,朝廷真是缺钱啊,缺到晋武帝也不顾吃相了。

第二,皇上拿士族大臣们真是没辙啊,所以大臣们什么都敢说。

于是晋武帝就大肆分封同姓诸王,力图让他们驻守在全国各地,以便压制不服的士族,拱卫朝廷。

结果

结果这些被封的诸王,没有去执行他们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却在那里互相的内斗,争夺自己权利和利益。甚至还拉拢旁边的蛮族为自己助力。他们想,这些蛮族都不是汉人,肯定不会跟我争皇位,先用他们一把再说。

可是,谁告诉你,蛮族会老老实实被你使唤的?最后司马家族的各种神助攻,终于让天下大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量的士族,带着其治下的百姓,向南逃往淮河和长江流域。皇族的大支们多半死于动乱,反倒是一个小支,司马睿,在南逃士族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晋。

司马睿在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了东晋,登基时司马睿,执意拉着士族领袖王导与其一起接受群臣朝拜,当时人们有句话描述,叫做“王与马,共天下”。

士族们彼此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拥戴权力有限的司马氏为共主,建立了这个共识,就放手分割权力。

高等士族成为了朝廷中掌握政权制衡皇帝。

为了区分自己的与众不同开始更加玄乎的谈玄论道。甚至追求一种弱柳扶风的病态美,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来表现自己的尊贵。

低等士族则统领流民军队,掌握着军权。就在桓家篡夺了司马家的皇位,为自己的祖先报了仇以后。低等的士族再也忍不了,随即就将桓玄也赶下了皇位。最终军队中的领袖刘裕,依凭军功逼迫司马氏把皇位禅让给他并建立了刘宋,中国历史由此进入到南朝。

政权与军权就分离了,这构成了一个动荡来源,也造成了东晋的最终覆灭。

为什么南朝的朝代更换如此之快

1缺乏正当性

在南朝,军权和政权虽然又重新开始重和。但是南朝的皇帝来历不正,都是篡位而来。虽然司马家也是篡位而来,但是司马家已经什么叫统治了一百多年,很多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南朝的新皇帝,就没有那么的幸运。有很多野心家,也都想自己当皇帝。你能当皇帝我也能。于是大家都跃跃欲试。谁也不服谁?

2经济大权

经济大权还是在豪族的手里,皇帝家的余粮还是不多。

3意识形态问题

北朝已经开稳定,南朝在武力上打不过北朝,于是南朝就只能通过坚持儒家理念强化自己的正朔地位,说我才是中原正统,占据北方的不过是蛮夷。可问题是,南朝皇帝们自己也不过是篡位上来的,越坚持儒家的理念,就越放大了自己的正统性缺失。

结果南朝始终处在严重的不稳定当中,皇位乃至朝代都跑马灯似地变换

从另一个视角看动乱的南朝带来了什么

一南方被开发出来

西晋末年,气候恶劣,蛮族往南迁移,中原百姓自然就迁移了。经过北方的若干次战乱驱赶,长江中下游平原就被开发出来了。这里潜力巨大,被开发出来后,迅速成为帝国的经济重心。西晋末年这一次,正是中原百姓大迁移的第一次。伴随着中原人大规模南迁,也就带来了帝国对于南方土地开发的大规模深入,儒家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传到了过去根本传不过去的土著地区。

每一次北方游牧者大规模南下,都会伴随着中原人大规模南迁,也就带来了帝国对于南方土地开发的大规模深入,儒家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传到了过去根本传不过去的土著地区。

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在南朝的时候,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传播到了长江以南的土著地区,甚至跨海传向中国土地之外。

南朝的皇帝们发现自己自己在军事上竞争不过北朝。于是就在文化上竞争。原本在中原已经很精致的文化,在南朝发展得更加精致。同时,为了防止过度强调儒家正统性反而伤及自己,南朝的皇帝们又大力支持佛教。南朝的艺术和文化,都发展到很高水准。为了让更多的人承认自己的正统性,南朝便通过海上向朝鲜半岛、日本等地传播文化。这就使的我们的中原文化展出了更宏大的结构。也就是草原-中原-海洋,共同构成了三重结构的世界。

草原和中原的关系,在这个时期成为秩序的生成线。也就是说,新的秩序,是在草原和中原的过渡地带生长起来的,这个新秩序的载体就是鲜卑人建立的北朝。鲜卑人出身于东北和长城沿线,能同时调动草原和中原的资源。

这个时期,中原和海洋的关系,是秩序的传播线,载体就是南朝。南朝之所以有动力向外传播文化,正是因为北方的压力。

可以发现,每一次北族的南侵过程,给中原带来了血腥与混乱,却也让中华世界向更大规模扩展。鲜血从来不是白白流淌的,历史就在这种血光与勇气当中,缓慢而坚定地向前发展。

总结

1

西晋的灭亡,是受制于一些无力改变的历史大势,比如气候变迁、中原的豪族化、士族的堕落等等一系列原因。这些原因使得,有生命力的新秩序,已经不能指望过去的这些中原士族了。

2

南北朝的对峙,则使得南朝方向不断努力向外传播文化,以便跟北朝进行正统性的竞争。中华世界就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为草原-中原-海洋的三重宏大结构。

3

未来中国秩序的重整,南朝那边已经指望不上了。咱们就来看看北朝这边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这就是下两讲我们会聊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晋朝短命的80%的原因不是皇帝太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