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在此之前,我对于“概念框架”这个词语是比较陌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模模糊糊的。
虽然说不上是一知半解,但也绝对不够清晰。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在经历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回头来重新梳理一遍,绝对是必须的。
脑科学,是当今比较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各行各业的研究逗深入到了这个范围当中。
总感觉着,如果不对此有一些了解,就是个跟不上时代的落伍者,这样的心理不适感,逼迫着再回头来重温。
2
在百度上获得信息如下:概念框架,是指当某资讯到达时,我们对它进行的解读方法。
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了“概念框架的情境中”这一与之有关的术语。
这个是不是就是在问,什么是在对问题进行解读的过程中?
我们要知道学生用的中性水笔个圆珠笔的异同,必须要知道这个问题的“概念框架情境中”是什么了。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概念框架是笔。
在生活中,类似这些东西是虚伪的,但是,这涉及到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一种学习能力。
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都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
3
郝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个术语可以用上位的概念解释。
上位概念?!
又一个陌生的词语,这打破了我多年学习的堡垒,我被这份陌生折磨!
我发现,从没有一个时刻,像此刻这般专心虚心聆听老师的讲解。
上位概念,指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者较高的概括水平概念或者命题。
忽然间理解了,这就像套圈圈一样,圆珠笔的上位概念是笔,笔的上位概念是学习用品。
也就是新讲授的知识,与学生大脑中的上位概念,只有产生了新的上位关系时,这个新知识才真正被学生接受。
就像这样,圆珠笔,水笔,异中见同的比较之后,抽取出相同的东西形成出来的新的概念,或者定义,定理,规律,都是上新概念,或者是概念框架。
4
明白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上位概念如何形成呢?或者说概念框架如何形成呢?
在我们已有的认知中,如果有稳定而清晰的上位概念,那么,在遇到下位的事实或者问题时,就能够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由表及里”。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那种没有任何前拥概念里的上位概念,那么,在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就无法做到异中求同,整理出上位概念来。
毕竟,认知,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5
优秀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下位知识间的共同特征找到,形成一个新的上位概念。
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从不同中寻找同的能力。
这种思维过程,就是获得上位知识的过程,能促进思维的深刻性,也就促进了对知识的保持过程。
由此,我总能想到,自己教室里的那些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孩子。
因为大量读书,优秀生的思维越来越敏捷,不仅时间短,而且深度也足够。
而另外一些,却总是因为读书难,读书慢,使得思维一直滞后,致使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背上书包回家,不再读书上学了。
6
想到底,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别,其实不是成绩高低的差别,而是在遇到问题的那个具体的瞬间。
优生遇到问题时,总能够先从问题中找到,与自己大脑中对应的上位知识,从而建立新的上位知识元素之间的连接点,从而解决问题。
而那些学困生,一遇到问题,就一头扎了进去,不用问题当中的已有元素和自己头脑中的已有元素整合,这样就无法形成新的知识元素,也就无从解决问题了。
怎样让那些学困生,拥有用上位知识,或者概念框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下一步要努力学习的事情。
毕竟,这是提高学困生学习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