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春版《杨门女将》雏凤清于老凤声

        师哥史廷是这个戏的导演,这两天由他执导、单位第十期演员训练班学弟学妹们演出的《杨门女将》正在上演,我不断地在朋友圈转发演出的新闻报道,他给我说,就会谝,评论文章呢?我不太写戏评,因为才疏学浅,写不出浑全的文字意图,也品味不出人家作品里想表达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等等的奥义,但在导演的淫威之下,我只好屈打成招,把我观剧的所感所想誊录一番。

        这出戏于我而言非常熟悉,十年前是我们小梅花秦腔团的毕业大戏,当时由著名作家、戏剧家陈彦老师执刀改编剧本,越剧、京剧导演胡筱平、王青、王振鹏老师执导,及以吴安平老师为首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大批老艺术家、戏曲工作者的倾力打造托举、浇灌结实的一部集有团队合作、靓丽神采、青春旋风、时尚时宜、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群体力量等等为标签的改编传统戏,使之成为小梅花秦腔团成立的基石和母乳,铺平拓宽了小梅花秦腔团后十年的艺术发展之路,也哺育滋养了团队当中一大批艺术青年的成长之期。

        《杨门女将》本是京剧,由范钧宏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参考扬剧《百岁挂帅》改编而成,因其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抵御外侮、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在后来这几十年里,不同的剧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地移植上演,经久不衰。此次学弟学妹们演出的青春版《杨门女将》依旧以青春靓丽的精神风貌、团队阵容的合作力量、扎实精湛的技艺表演,来继承发扬了这部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剧目。以史廷及演训班所有老师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对此戏从剧本、音乐、舞台呈现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提纯,一些地方还积极地回归了传统,突出了戏曲传统技艺的手段,展现了戏曲内涵的独有表现形式。在人们都讲究创新、不一样、独特,把牛皮吹得鼓鼓胀胀,最后把戏给弄烂胞、失塌的人也多如牛毛的今天,他们这个主创团队在前进的同时,能够停下脚步回头望望,看看之前的先辈们留下的一些好东西,把它吸收、保护、继承,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到处都在讲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口号吆喝的震天响,但继了承了、宏了扬了后,却发现这些老传统玩意儿,仍在大面积流失、消亡,这不很可悲吗?

        众所周知,把一部不管是新编或传统的剧目,搬上舞台演出都是非常不易的,其过程的艰辛酸楚很难表达,诸如伟大的英主康熙也只能喟然自叹“说说容易,身体力行,何其难啊?”但在这个只看“结果”只求“效益”只顾“光鲜”的社会通病时代里,人们很难把目光从正面转向侧方甚至于背后。戏曲是当下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在角落里的行业,被裹挟在大量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新鲜事物的夹缝中,生存环境的恶略性,不言而喻,稍有精神不定者,便会被其它洪流卷走。如此之中,这群学弟学妹们能创作出一部好的剧目更是不易,他们由“一张白纸”到“雀跃舞台”,其过程十分艰苦,十一二岁就离开家的温室,在缺少关心爱护的封闭环境中,接受着最严厉苛刻的技术训练,瘦弱的躯体和心灵担负着不该在这个年龄段所承担的压力和苦难、孤独与无助。持恒的坚守,老僧入定般的忘我,耐住了寂寞,忍住了火烤,最终以一部台风整洁、技艺精湛、充满青春气息、团队精神的《杨门女将》精彩演出,从而担起了戏曲艺术薪火传承的重任,不由得不竖指点赞、脱帽致敬。

        最早该戏的改编版本里,探谷一折中有段伴唱唱到“人类斗争狗咬狗,狼类团结天道酬。”这对人类现实中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情形,是一种批判和警示,也是改编者对团队精神立意的一个更清晰的表达。在一群不满二十岁的青年演员普遍缺乏成熟的表演风格和技艺的时候,以主打团队精神为着力点,创作一台剧目补其不足,实为睿智之举。《杨门女将》是演员训练班学弟学妹们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新兴的团队,在未来对秦腔艺术会发挥出多大的能量,谁都无法估量,但一个团结的队伍一旦抱团出发,那将是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着巨大的冲击力的。愿他们以此为起点,在艺术的海洋里,扬帆奋进、努力拼搏。

        正是: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青春版《杨门女将》雏凤清于老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