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里,谁才是人性美好的底色?

这世间,最无情的是爱情,最深情的还是爱情。

到底是无情,还是有情?取决于人,亦取决于品性。

古往今来,我们在无数的爱情里,看到过丑恶,也看到过善美,既心存向往,又何尝不畏惧受伤。

我们与美好的爱情之间,永远隔着一堵墙,一堵用荆棘编织的墙,越过去可能血肉模糊,也可能所愿得偿。

到底是什么结果?得过去了,才能知道。

再次拜读《巴黎圣母院》,体味又深一层。年少时,读的是故事。而如今,读的更多的是人性。

情节再曲折,总有结束。可人性回寰间,见证到的现实之处,却能为内心点明方向。

吉普赛女郎爱思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在整本小说中,如同钻石般干净美好,光彩夺目,又像清澈见底的水流,可以荡涤干净人性中纷繁复杂的污尘。

可美好的事物,总是被众人垂涎,甚至被恶人惦害。

副主教克洛德:奸诈自私,蛇蝎心肠

这个人物,仅对于自己的亲人,心怀一点慈悲。收养卡西莫多,也是因为弟弟的缘故。

克洛德和卡西莫多的关系:

养育之恩大于天,卡西莫多遭受这世间所有人的轻视和唾弃,也回应以冰冷暴力,可唯独对副主教一片真心;而卡西莫多对副主教来说,却只是一个和平时期的替代品,是一个无聊之际的陪伴者或者说玩物。

而卡西莫多,冥冥之中像是副主教道貌岸然的皮囊下为自己方便作恶而提前备好的一个工具,只等需要的时候,便甩出去,替自己做危险的,丑恶的事情,而可以将自己高高挂起,完全不受任何牵连。

事实上,副主教在具体的行为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他垂涎于爱思梅拉达的美貌却让卡西莫多去劫持她。

克洛德的生长经历:

父母之命,被迫供身神职,长期受宗教教义影响,压抑自我,为了维持一个神职人员的形象,必须保持禁欲,无形中扭曲了灵魂和自我的一个可怜人。

逼迫,压抑,奉献,禁欲,造成他心理中的扭曲。对于美,他也想追求,求不得,便要亲手毁掉。

他的经历,造成了他典型的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经历:一个人在幼年,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时期把这种需要放弃了。他们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

他变得冷酷自私,也变得极端怪癖,内心阴暗。

1.行为举止退缩

他爱上爱思梅拉达,却不敢自己去说出来,而是让卡西莫多劫持她过来。

2.容易受到伤害

弗比斯跟爱思梅拉达的约会让偷偷尾随的克洛德怒火中烧,仿佛自己受到了天大的侮辱跟欺骗。他以一个心灵受害者的身份刺伤弗比斯然后逃脱。

3.内心孤单无助

他之所以逃脱,恰是因为他内心的孤单跟无助,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副主教,受到教徒的瞻仰,此刻,他只是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他害得爱思梅拉达被当成杀人犯要被处死,即使躲在教堂里,也被他出卖而被军队强行处刑而死。

卫队长弗比斯:好色怯懦,浅薄卑劣

这个人物,相貌堂堂,却贪婪好色,玩世不恭,是典型的公子哥形象。

在和贵族小姐百合花小姐定亲后,又无意间救了被劫持的爱思梅拉达,被爱思梅拉达感激倾慕,而他也对她产生了邪恶的玩弄心理和占有欲。

于是在两个女人之间摇摆,被克洛德刺伤后,却对被抓上刑场当替罪羊的爱思梅拉达冷眼旁观,继续跟百合花小姐求爱欢好。

在他心里,金钱,权势,地位,面子,都远远来得比爱情重要,尤其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女子的爱情。

生活条件的优越和虚荣,让弗比斯的人格呈现出一定的贪婪型,他畏惧失去,他不愿意为爱情有所牺牲,所以他选择独善其身。

他的冷漠,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爱思梅拉达心中的爱情之光失去了光芒,像一只饱满的气球,一瞬间变得干瘪,满心的希望,变成了薄凉。

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貌丑陋,品性善良

卡西莫多是整本书里外貌丑陋的代名词,他的容貌是这样的:

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

可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

被克洛德收留,他感恩养育之恩,唯命是从。

遇到爱思梅拉达后,他被她无私的帮助感化,回归善良本心,力救爱思梅拉达与危险中。

虽然最终爱思梅拉达被杀死。

可卡西莫多,为她复仇将副主教从教堂顶楼推落外地摔死,并为爱思梅拉达殉情而去。。。

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勇敢无畏的抗争精神,也是一种善良纯洁的牺牲精神。

卡西莫多的抗争,虽毁灭了自己,但让正义惩罚了邪恶。

故事结束了,可人性的善恶美丑,还在我们的身边日复一日地上演着,变换着,错综复杂。

唯有认清这些复杂纠葛的关系,我们才能找到人性里干净纯粹的善良跟美好。

但我们应当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覆盖黑暗。

美好人性的光辉,将在世界各个角落里熠熠生辉,一起努力照亮这个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黎圣母院》: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里,谁才是人性美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