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零星的思考——关于模仿、工作方法和生活的意义

关于模仿

当我开始学习写案子(指专利申请文件),我的导师告诉我先从模仿开始,即去专利检索网站上面看别人写的案子,然后模仿别人的撰写,自己再开始写。我深以为然。此后遇到表达不清楚的时候,便去检索是否有授权专利已经这么撰写。自己是否可以利用这样的表述。

我今天在中山公园跑步,观察了我觉得穿搭很漂亮的小姐姐的衣服,看到喜欢的衣服便记下来,然后再去淘宝上面买同款。

模仿是一个很快速的学习渠道。不管是日常的工作,还是穿衣搭配,以及生活习惯。当你遇到不懂的事情,都可以从模仿做起。

但是模仿仅适用于前期的小白阶段,当你需要自成一派的时候,模仿是危险的。当你对某件事情的学习及认知达到了一定阶段,模仿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

关于工作方法

这是从同事那边听来的。同事说,我们现在学习写案子这个阶段,欠缺的是工作方法,比如拿到一个案子怎么分析提炼发明点,怎么和发明人沟通得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怎么答复审查意见,怎么分析审查意见中的对错,怎么辩驳审查员说的没有创造性,怎么对驳回进行分析等等。还有怎么画图会更快,怎么使用快捷键。

这些东西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而不是靠延长工作时间。比如画图,同样都是在标号,有些人可以快捷键很快就能标完,而有些人却花费很多时间。还有专利申请文件的形式问题,有些人可以利用工具进行自检,而有些人是利用人工进行检查。同样前者花费的时间会少,且正确率高。

比如答复审查意见,从技术领域也可以入手进行答复,一个案子涉及到洗碗机的技术领域,如果审查员拿洗衣机的对比文件进行评述,这是可以辩驳的点。再比如机械按钮和触控按钮,这两个的作用都是按钮,而机械按钮是固定的,触控按钮可以升降,从而避免了误触。这就是一个改进的地方。假若将机械按钮与对比文件进行结合,是得不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

其次,从这个技术特征能不能应用到另一个对比文件中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比如控制洗衣机洗衣服的方法,一个专利是通过检测洗衣机的转筒转动,一个专利是通过检测洗衣机内的衣物的翻滚情况。这也是一个改进点。当然,审查员很可能会说这是常规技术手段。

在听了同事的分析后,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对法律和技术的理解有多困难,而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就不对。从事专利代理行业,总共就那么几条法条。涉及到的技术方案千差万别。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那我们如何能够把握住这些共性,从而利用这些共性去解决我们遇到的个性问题。

同事说,办法就在于,她不会一成不变,总是去学习或接受新的东西。然后她举了一个例子,说另一个同事的工作方法不对,所以经常加班。但是工作产出却没有多少。让我引以为戒。

我觉得这个同事的想法很棒,虽然只比我大一年,但是很多想法却比我新颖了很多。难怪乔布斯总是喜欢和年轻人呆在一起。因为,年轻人有着不被束缚的想法。

··································································································

关于生活的意义

前些天刷到了一个政治考研培训老师的视频,名字叫徐涛。他在讲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的意义不是在于经历和体验,而是从他同学身上学到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才是人生的最好追求与意义,经历与体验带来得只有短暂的快感与长期的空虚。”

我想起我在入大学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做志愿者,爱心写信。乐在其中。

在这个视频中,最让我记得的是,痛苦来源于价值观的改变,当你年轻时,价值观是追求享受,那你年老后,价值观是努力奋斗。但是年老后,还能有多少努力奋斗的冲劲。所以很多事情,要选择一个能够长期坚持的,而不是朝令夕改。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点零星的思考——关于模仿、工作方法和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