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法律知识 推进依法治校 共建和谐校园

普及法律知识 推进依法治校 共建和谐校园


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他们违法犯罪的行为会给给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还会毁掉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更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青少年违法犯罪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自身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造成的。再进一步思考,实则是法律意识淡薄,观念不足。

因此,了解、学习法律应该从娃娃抓起,学校就是重要的阵地,应不间断的把法律教育,灌输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社会好公民。校园文化和法制文化应融合在一起,让学校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更成为塑造具有真善美人才的摇篮。这是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 加强教师在学校法治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此外,还是传播法律,培养学生具备法律意识的主导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依法治教的直接推动者和具体实践者,是依法治教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根本在教师,关键还在教师。  

    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学法,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还要守法,言传身教才会取得良好效果。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教的关键。要让教师依法执教和以德施教相统一,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不触碰师德“红线”,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要让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注重通过依法执教“行为世范”,不仅为每个公民从小树立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打下良好基础,充分体现教师就是普法的巨大资源优势。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法律教育,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师作为长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重大变故。这样,能预防学生犯罪苗头,及时挽救失足少年。学校很有必要心理咨询室,安排专门教师从事学生心理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教师在学生小的时候,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态,是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体现。

二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弘扬法律精神

    学校要专门设立法律宣传学习主题月,本月要组织和举办开展

各种法律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演讲、采访、模拟法庭、文艺演出等形式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注重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教育。

每学期学校法制校长都到学校开展至少二次精彩的法制专题讲座,并协调指导学校开展校园普法工作。其次,积极开展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教育活动,如: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活动,派出所民警走进校门,为师生举办《道路交通法》知识讲座,并将有关图片在校园内巡展。并开展“我遵守交通规则”活动,安排学生在学校附近十字路口站岗,做“小小交警”,在上下学途中,寻找违反交通规则的同学和家长,拍下图片。再如,全面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禁毒知识讲座,举办禁毒图片展览,发放禁毒宣传资料、播放禁毒教育片,力争所有师生都能接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知识教育,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根据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在学生中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模拟法庭”活动是众多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应选取校园内学生不良表现最为突出的打架、斗殴事件,采取的是学生扮演庭审角色,演绎审判过程的形式。演员由学生组成,包括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警、原告人、原告代理人、被告人、被告代理人等众多角色,要安排其他学生观看。庭审过程包括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休庭宣判等六个环节,完全按照正式的审判过程进行,融知识性、教育性、警示性于一体,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明白了实施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的道理。

模拟法庭活动,改变了过去单纯给青少年学生宣传法律知识的宣教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了解,是让法庭走进校园,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鲜活的案例增长他们的法律知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现法制进校园、进课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渗透法律文化到校园环境中

加大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如教室黑板报定期出法制教育专栏;校园广播对全体学生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育等。其次,引导学生懂得拨打法律服务热线和青少年服务热线。

充分利用校园硬文化,让学校的宣传栏,楼梯间会“说话”。制作宣传单张贴,书写法制宣传板报,设置法制教育宣传栏,张贴法制图片,编印法律小常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法律条规条文,用法律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个守法之人,将来出到社会用法律做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 用法治精神进行班级建设

     把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作为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班内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目前,法制教育主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要安排班主任每学期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召开主题班会,围绕有关法律法规,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并且请法律人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加强青少年学生守法的养成教育,使他们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另外,订阅《师德教育读本》、《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等多种法制书籍,每个班每学期都开设法制阅读课,由图书室管理员和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并展开守法教育。

五 吸收社会资源进行学校法治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在为社会培养明日的人才,社会中的人才和事例又反过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力量。其一,社会上的律师、法官、警察这些正面人物能在学校法治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学校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律师、法官、警察等优秀代表来学校跟学生交流。讲一些跟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案例,使学生警惕不能触碰法律底线,否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一辈子的遗憾。学生年少,对正义的警察、法官等人物产生崇拜,产生守法观念,便是成功的第一步了。其二,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校可以邀请那些曾经犯错过,但是诚心改正的人回校与学生交流,从他们诚恳的话语中,让学生学到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切莫自己毁了前程与家庭。

社会资源除了法律人士,还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如: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少管所、各种与法相关的展览馆,观看《今日说法》栏目等,这些都是能带来警示意义的普法园地。提前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法庭旁听案件,学评案件,能使学生明白是非,分辨善恶,坚定做守法小卫士。到司法所去了解有各种法律,知道法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派出所和少管所,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决不能抱侥幸心理,一但触碰法律底线就要受到制裁。法律展览馆和学法栏目能让学生学习更多案例,了解社会,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

    综述,让法治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为祖国培养有法律意识的接班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常识,增强学生自护意识和能力。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总之,对学生进行的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责任,是学校的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及法律知识 推进依法治校 共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