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8|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把握一个度

在小说《堂前燕归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前世无人依靠最终惨死的女子重生在一户农家,兄妹二人一起发家致富本来是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直到哥哥娶了嫂子,妹妹嫁了人之后就有细微的变化在发酵。

妹妹的聪明才智逐渐显露带着家人走向富裕甚至掩盖了哥哥和嫂子的一切,所有人的眼中他们都几乎必须接受妹妹的的帮助,因为她做出的选择不仅正确而且的却是为了家里好,也将家里带向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可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哥哥和嫂子反而慢慢和妹妹产生了隔阂。

婆媳、姑嫂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很难两全的关系,也许不仅在于对事物认识的角度和观点的不同,更在于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家里也只能有一个真正做主的女主人,一旦有人来抢夺这个权利人心难免就会开始变化。

在故事里面嫂子本来是很随遇而安地顺从小姑子的意思,因为小姑子不仅聪明而且对家里人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姑子对家里的插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势,周围的人对小姑子的重视和对自己的忽略让嫂子的心理慢慢失衡,最终就是原本和睦的家里产生了裂痕,在嫂子最后的心理是就算我做出的决定是错的我也愿意去承担这个错误,而不是一直活在小姑子的阴影之下。

我想这也许可以作为解释为什么自古以来婆媳、姑嫂的关系很难两全的缘故,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最终要成为亲密的家人,我们不同的经历、观点、经验和看法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需要磨合,有些事情不是用对错就可以来作为评判的。

比如我们做媳妇的总是不喜欢婆婆过分干预我们自己的生活安排,那么小姑子作为一个外嫁女对娘家的指手画脚往往也是嫂子心中的一根刺,不是这件事情是对的,你是为了我好我就必须接受,其实我愿意承担我自己做出的错误选择的后果,因为那代表着是我自己的生活,我是我自己的主人而非你的附庸。

这和我们养育孩子又是何其相似的过程,假如父母一味包办孩子的生活和对孩子的生活全面控制,往往迎来的都不会是孩子的感激,反而是怨恨和埋怨,因为我们安排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想要去过的生活而不是孩子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推己及人其实亲人之间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另外一个人去决定他的人生需要怎么过。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把握一个度的,不管是亲人、朋友、父母和孩子都是如此,而这个度要如何把握取决于你们的关系和三观的是否相似或相左,保持一定的距离是维持好人际关系的良药。每个人三观以及生活经历的区别决定了我们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观点是无法完全一致的,因此你认为对我好的事情,就算事实上真的是对我好,那也要看我是否愿意接受。

    特别是对于亲人之间,我们更加需要搞清楚主次的关系,是你在当家做主还是只是提供一个意见作为参考意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对于和平良好解决事情带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18|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把握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