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泛海》,身处黑夜之中,眼前依旧光明!

   

图片发自App

 

    我平生最喜欢阳明先生的一首诗,便是他的《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首诗,风格豪壮,气势雄伟,又透着至理名言!要读懂它,就必须先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

    在明朝弘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99年,王阳明通过两次的失败,终于考中了进士。和他同科的还有写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唐寅唐伯虎,然而,唐寅却因陷入徐经的科考案而被终身禁考。从此他的生命只与喝酒和种田有关。而我们本节主人公的王阳明呢,他虽然两度落榜并终于名登金榜,但是他对做官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对做官不感兴趣呢,因为那时大太监刘瑾专权,阳明先生和所有的士大夫一样,对宦官乱政充满了怨恨。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兵部主事,但却义不容辞地对刘瑾发起了口诛笔伐。结果,他反抗失败,被当庭裸杖。裸杖也是刘瑾发明的,将犯人衣服脱了打屁股。这不仅是肉体的惩罚,更是精神上的羞辱。而在此之后,王阳明更是被打入了诏狱。

图片发自App

    关于那时锦衣卫的诏狱,晚明民族英雄瞿式耜曾这样描述:“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就是说,如果被关进锦衣卫的诏狱,就如同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而如果能从锦衣卫的诏狱被送到法庭开审,那就如从地狱回到了天堂一样。

    然而,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狱中,王阳明却领会出了人生的真谛。他和“文王拘而演周易”一样,在生死的边缘,却将精力投身到自己所挚爱的事业。彼时,他也曾写诗道:“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瞑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这样的豁达与东坡居士可见一斑。

    后来,刘瑾拉拢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不成,假意把王阳明贬谪释放,却又派锦衣卫追杀他。王阳明在赶回浙江余姚老家的路上,发现了锦衣卫的踪迹。他急中生智,写下两首绝命诗,然后假意投江自尽,以此骗过了锦衣卫的杀手。而之后呢,他躲在一艘商船上,随波漂流,在漂流到福建时,遇到了大风浪,险些覆船。那是一个狂风怒啸、海浪滔天的夜晚,他回想起人生种种经历,不由感慨万千,开口吟道: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图片发自App

  很多人对此的理解是:心中没有没有危险就没有危险,心中没有恐惧就没有危险。其实,它的真正意思并非如此,而是:心中不必惧怕危险,因为所以的危险都如浮云过太空一般,虚幻飘渺,转瞬即逝!

    所以在阳明先生看来,人世间的一切艰难挫折,原本就不必放在心上。万物的变化也只不过如同浮云一般掠过天空。甚至在天空的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迹。这种超越的心境,其实是完成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那种坚毅无畏的品质,那种阳明心学里“戒慎不睹,戒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境界于此一览无余。

    接着,“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自己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在这坎坷的人世间,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就如同凭锡杖而跃天风。在这辽阔的月光之下,飞越大海,飞越苍茫。而他也正于此时,完成了从王守仁到阳明先生的蜕变。

    所以,正如阳明先生后来所说,“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和万物。而人,只要心中有光明,便会无惧风雨;只要心中渴望光明,便会所向披靡;只有用自己心的光芒,才能照亮这个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的《泛海》,身处黑夜之中,眼前依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