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

家长A:“我孩子穿的太薄了,给他穿上外套吧!”

家长B:“我孩子太热了,帮忙给他脱下一件来吧”。

家长C:“我孩子不会上厕所,帮他一下”。

家长D:“我孩子不好好吃饭,帮忙喂一下。”

……

老师:“好的,我给他穿上。”孩子的感知力被包办!

老师:“好的,我给他脱下来。”孩子不敢自我表达。

老师:“好的,我帮着他。”孩子上厕所能力毫无进步!

老师:“好的,我喂他。”孩子吃饭都成问题。

……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我冷;

有一种爱,是妈妈的宠爱;

有一种成长,是妈妈捆绑下的成长;

……

又有多少家长意识到自己思想的矛盾?

希望孩子成长,又不愿给他机会去探索、尝试,害怕他做不好,怪他慢,说他发育晚,并饶有理由的说,他一出生就这样,他一家人就那样,那是遗传……

真的是那样吗?从这个故事或许你能得到答案!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3~6岁是人格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关键期,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意识地去塑造,会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

教育从来不是帮助那么简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我们如果一味的去帮助孩子,如保姆把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那么这几年孩子可能成为木偶,只能学会等待;如果我们教以方法,放手去让孩子做,那么就会看到一个能力超强的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你选择哪种帮呢?

图片发自App

家长需谨慎:幼儿老师多帮忙,顶多愧对孩子三年,家长会愧对孩子一生!

家园共育,授以方法,给予孩子机会,孩子会受益无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