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利他思维

如果你作为社群运营官,如何帮助组织或机构,设计属于这个组织机构的社群粘性和粘度。

先说一下背景,这个组织是做读书,读书分两类,一类是自己搞线下读书会,第二是政府采购。

2019年他们做过1200场线下关于亲子类读书活动,成都的读书活动超过700场。

他们的读书活动有一部分是政府采购。在成都至少上百个社区和线下图书馆、书店都有链接,联合开展公益活动。

所以他们有大量流量触达节点,但是现在的痛点是没有客户粘性,没有很好的产品设计,如何通过社群帮助他进行流量盘活,升级裂变,形成完整商业机制。

刚好9次的课程能把所有内容都囊括,今天和大家分享社群商业模式,作为社群运营官如何帮助企业或IP设计流量运营系统,基本就可以形成闭环。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挑战,结束以后会以文件的方式拍给大家,大家就可以当做毕业功课。

今天的主题是利他思维和商业模式。

一、利他思维

现在社会和以往不一样,以前只要胆大、敢闯敢拼,获得相应资源就可能成功。现在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对个人的品行品德以及你的价值也是有要求的。

中国前30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从1978年到2008年,几乎很多企业发展是带有一部分原缀的,这里不再详细阐述,对企业发展有了解的人会很清楚。

从2008年有个分水岭,世界金融危机到来对企业有新的要求,对于每个企业老板的发心,对每个个体的起心动念,都有不一样的诉求。

你的发心正,真正创造产品和服务,对社会对客户有帮助和价值,才能被社会所认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

社群其实是社群的一个组织单元,一个组织单元想要长期存活下去,必须要有统一文化,统一价值观,最关键是每个参与者都能各取所需。

所以现在社群商业设计主要考虑社群每个个体都能各安其位、各取所需。

各安其位就是你能在这个地方找到位置,你是一个用户还是一个分享者、经营者,还是一个运营者、合伙者、创办者。每个人在里面都有相应角色,在角色背后要匹配他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分享者需要什么双重需求?运营者需要一、二、三、四重需求,作为创办者更需要什么需求?所以要多方面设计需求触达点,这也是利他思维的表现。

往往在设计商业行为的时候,只考虑到一点无法兼顾,最后很多人就离开这个平台,因为设计初衷没有办法满足大多数人利益,只能满足发起者利益的时候,是没办法长久的。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交易行为,更是感情寄托和交互行为,更加考验我们人性、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感知力。

现在的商业行为已经不再是冰冷的贸易行为和交换行为,需要用心经营,经营人心的最高法门是无我利他,其次要做到双赢,做到利他利己,不然你无法吸引他人。

所以现在每个个体都是觉醒时代,每个个体都非常清楚,有清醒的判断能力。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感知能力,人们会为这个天生为我好的感知能力买单。

以前的社会为物质需求买单,为了买冰箱托亲访友,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你想把冰箱卖给他,他凭什么买你的?你说产品性能好,又好到哪里去?产品省电又省多少?这些已经不是别人购买你产品的最终需求。

而是你发现这个人好,他推荐什么我都愿意买,你帮助过我,对我好,对我生命有帮助,我跟你臭味相投也好,喜欢你也好,不管什么原因,我就喜欢你,喜欢你的东西,就想找你买。

所以现在社会已经呈现为这样,每种产品背后代表一种文化元素,也代表一种情感寄托。所以传统贸易行为已经逐步被朴素化贸易行为切割,更需要每一个经营者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考虑利他思维。

利他思维在第8次课程也讲到过,在社群运营官素养关于人脉的关系课里也讲到过,希望大家重新复习一下。

今天重点讲的是起心动念。

我们很多伙伴可能会成为别人社群的咨询官,帮助别人设计社群商业模式。

首先要非常清楚社群发起者的起心动念是什么,你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我是社群用户,是否是受益者、体验感非常好,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我是社群参与者,心里是否舒服,是否感觉公平。

你要站在不同角色,感知社群运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协助你的咨询对象,帮助他从顶层解决社群初心和动念问题。

所以我们要解决初心动念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发心,有一句话叫知众人苦,想解众人们难的发心发愿,方能成就大德高僧。

现在为民生计,为国家计,为社会计,方能成就大事业和大商业。

你去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大牌的企业,他们的初心和研发,他们研究一项产品性能上,专注产品价值体现上,都体现在他们有很好的初心,让天下百姓能享受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品质的内容。所有东西不是为卖而卖,而是真正解决客户痛点的发心,才能让商业被社会所认可,被有效传播。

你生产、售卖一个东西,刚好解决A的痛点,A的身边有N多人跟他有一样痛点的时候,他一定会愿意主动分享。

所以在设计逻辑过程当中,你要思考产品和服务是否真正做到这一点。

所以当马云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就了今天马爸爸的阿里帝国,不管他现在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诟病,他曾经辉煌过,现在依然很辉煌,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像腾讯科技向善这句话已经向所有人展示他的发心、状态,就是不断在科技领域当中突破,并且将科技向善良的一方引导,去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这也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情怀和国家情怀。

我们作为社群运营官设计者,甚至未来自己作为社群发起者,内心要有非常正向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也是利他思维的最大呈现。

所以在做社群商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用户的痛点,不要为卖东西而卖东西,现在很多伙伴找我咨询社群的时候,第1句话就问我,红涛教练,我这个东西怎么卖出去?我就问他你想卖给谁?凭什么卖给别人?别人凭什么找你买?别人买你东西的十个好处和理由是什么,你清楚吗?

所以当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总想着我有东西,别人为什么不买?这句话你要深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一定要买?

当我们问越来越多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清楚答案就在自己脑海里。

我们生产产品的时候,不要站在我有多好的角度,你要思考你有什么重点,能解决什么痛点,你的用户有什么痛点?深挖痛点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用客户最能接受的方式交付给他,而不是用你能接受的方式。

我最近在深度思考我们做财商教育的时候,已经在做最浅显易懂的财商传播,很多人还不懂,整天叫苦连天,所以我在研究用一套最简单的方法,让每一个小白都能接受,而且风险最小化,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断寻访,找身边的人沟通探讨交流,所以年前可能还要闭关,真正找到一条路径,以前的做法就是把理论、方法、标准告诉你,但是把理论告诉你你不懂,把方法告诉你,你操作不了,把我怎么做的告诉你,你模仿不了,这样是不行的。

有的人原本是感性的人,你给他一个理论方法,他用不了,而且又很浮躁,他就不用了,这样你的发心就得不到验证,所以要不断升级迭代产品,这样你的用户才能接受。

你的发心和目标是让更多人收到这个东西,而不只是传播出去就行了,对方是否收到你不知道,这就不是很好的发心。

给大家分享社群运营利他思维,对我自己也是一种警醒鞭策,以后为企业设计产品规划产品的时候,让他设计的更简单,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理解。简单易学易复制的东西,大众才能接受。

商业就是这样,越复杂的东西越难走进大众心里。

我给大家分享社群运营官培训的时候,讲的理论相对高一些,因为你是顶层的,是要影响别人的,未来你要做的事情,要么是社群的发起者,要么你帮别人设计社群。如果你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问题,无法引领他人往前走。就是为什么给大家讲的内容相对深一些,但是我尽量用大家能听得懂的语言分享。

所以这些课程需要大家多去复盘,有些内容你听完10遍,每一遍的理解都不一样。包括我自己也一样,每一次分享都没有准备演讲稿,因为准备演讲稿会束缚我的思维。我把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和经验,把当下社群的模式思维,和我正在做的事情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不断升级迭代。

再次回看我10次讲课内容,再把内容修正,变成一个个案例,变成让大家更能听得懂的东西印刷成册,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这套体系。

现在很多人做社群走不远,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高度和闭环设计,你只要把这10堂课不断学习复盘,就算你不做社群,你做创业项目、商业板块,甚至帮别人做商业策划都能找到很多元素。

这是今天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利他思维的一个点。

二、社群商业模式六大核心理念

社群商业模式有六大核心理念

1.多场景的流量接口

2.温暖感的用户体验

3.立体化的产品结构

4.超粘性的会员价值

5.高利益的合伙机制

6.可失去的社群生态

这叫六大步骤,也叫六大体系。

1.多场景的流量接口。

①多流量曝光

比如刚才的企业已经有很好的流量接口,他有很多线下读书会,这只是线下场景接口,没有做全网布局和曝光,要把所有线下活动组织搬到线上,让更多人通过线上进行报名,分享和传播,就要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包括公众号、朋友圈,朋友圈之外还要调动所有现下书店,帮助他分享朋友圈,让每一个参与者也帮助分享朋友圈。

除此之外还要把线下做活动的内容搬到各大自媒体上,包括像得到、喜马拉雅、千聊等平台,把已经形成产品的进行曝光。

同时还要和更多大V合作,比如关键人物。他们做线下读书会,是否能邀请到本省本市最好的作者进行巡讲,以作者背后带来的读者粉丝作为多曝光的流量接口。

第二是大V合作,现在做社群的伙伴都开始进行社群联盟。大V联盟就是我原本有一个公众号,有自媒体平台,我有10万粉丝,可以把你的课程和内容,在我的系统进行曝光,同时我的内容也在你那里曝光。这叫多流量多场景的曝光接口。

如果你有一定基础还可以搭建自媒体平台,比如现在很多国家的媒体中心,都叫融媒体平台。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尤其给企业设计商业模式当中,要给企业设计闭环自媒体平台,比如是否有完整公众号平台,基于公众号做个人号矩阵,个人号矩阵背后的客户流量接口,这是关于公众号体系。

还有头条号,基于今日头条的流量系统,基于字节跳动生态系统,比如西瓜视频、西瓜视频直播、今日头条、抖音。

这里面的内容都可以共享,比如今日头条里面的文章、抖音里的视频,都可以共享到今日头条系统里面。

比如百家号,整个百度搜索系统里面,整个腾讯里面还有大鱼号、还有知乎、百度百科、朋友圈搜索关键词、。

第一次金钱滚动里面讲到,一个用户了解到你要多方查证,他搜索朋友圈能找到你,搜索百度也能找到你,其他搜索引擎关键词都能找到你的时候,对你的信任感会增强很多。

如果没有大V曝光,像小来等打卡软件。有一次曝光你的内容,被你的准用户看到的时候,你的购买率就会增加很多。

近两年在互联网媒体,异军突起很多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以及爆款产品,多场景流量接口做的非常好,大家可以研究像完美日记,通过全网私域流量打造,已经实现将近38亿的转化量。

给大家布置作业:微信10周年会议,微信公开课中有一个案例:屈臣氏如何运用私域流量进行全网布局和多节点触达。

屈臣氏在全国有4000多家店,通过打通线上系统,线上线下形成1.6亿用户关注量,他原本只是线下实体店,借助社群玩法,借助互联网布局,拥有1.6亿用户,基本是女性精准用户,年龄大概在20~40岁之间,基本涵盖1234线城市女性90%用户,有3万个社群,一个社群500人就有1500万线上精准粉丝,这是多么吓人的数据。

并不是只有我们在线上,很多大企业都在玩社群,而且系统非常庞大,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些企业案例,研究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线下导到线上,又以线上到线下赋能,这是一个功课。

②多场景曝光

这里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做线下店,多场景曝光,分场内曝光和场外曝光。

比如方圆1.5公里,我的用户可能相对中高端,要在相应地方做精准曝光,涉及媒体广告曝光,比如精准楼宇广告,楼宇电梯广告,楼宇电梯画面广告,车面广告。

还有方圆1.5公里的传单,日常营销活动。

还有方圆1.5公里异业结盟曝光率,可能把海报、优惠券、代金卡等等放在关联客户那里进行合作。这是场外曝光。

现在很多支付平台像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都有方圆3公里的代金券曝光。方圆3公里用户购买你的产品,都会有代金券发到他手里,形成相互导流。这是基于实体店外部曝光设计。

基于店面可以从入口曝光品牌形象,到前台领个人二维码,领完二维码如何引导加群,加群后设计点对点维护活动,如何让用户帮助分享朋友圈、关注朋友圈?如何让客户跟我实时互动?这是一套完整设计,叫多点曝光,多场景曝光。

同时还会有各种媒介,比如视频号,视频号现在有很强的功能,比如你开实体店做视频曝光,有附近的人和正在直播的人,你身边方圆1.5公里的准用户都能收到你的视频曝光内容。

第二,是否能充分利用微信的周边用户,摇一摇和搜索周边用户功能,这是多点曝光。

这是我们在设计一个实体店多场景曝光用到的很多元素,把这些元素的关节点全部打通,就会有很多流量节点流到你这里。

第1次用户给什么优惠政策,让他愿意给你发圈,愿意给你分享用户。老用户如何设计更好的老伴新机制,让他把身边的朋友分享到这里,这里也涉及到销售性原理,创始人故事、品牌重塑等等。

同时要多节点反馈和互动,每一个节点都要有互动机制。比如进门如何互动?很多互联网营销餐厅,进门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前段时间考察一个项目,进门就有一个摄像头,马上反馈到大屏幕上对你进行拍照,同时进行编号欢迎今天xx位客人,进行针对性话语描述。这时就会有服务员上来对你的位置进行引导,所有环节设计的体验感非常强。所以在给个人或企业设计流量曝光产品的时候,注意每个节点设计。

后面会把案例做成标准版本,放在手册里面。

2.温暖感的用户体验

现在很多用户的曝光,很多流量会因为我们在各地方曝光来到这里。可能会购买产品,那产品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他接触的第1个人是什么感受,如果中间这个用户是线上客服或分销员,给到用户的感受是什么?这里涉及到很多流程设计。

前段时间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个叫无人销售,就是所有环节都设计完了,所有话术都设计的非常标准。前段时间跟几个伙伴在研究微信无敌粘性战法,这种方法源自于杀猪盘。现在很多女性被骗,把信用卡的钱套出来给别人,你愿意把心交给对方,一定是被温暖了。这种温暖的感觉需要通过线上完整话术设计和流程设计,以及产品体验感设计。

我们在设计社群运营的时候,你的用户从关注你和公众号的那一刻,是否有相应节点反馈机制。7天训练营已经在做一个温暖感的用户体验,很多用户参加过7天训练营,都愿意来报2万的高级合伙人,因为这个过程当中他被认可被尊重。

人都是惰性的,早上5:30起床起不来,有人叫她起床。他是否学习,有人要管他,他的输出情况有人要监督,他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和困惑,有人帮他答疑。

当我们所有的产品按照温暖感的体验设计,做到极致,客户就会愿意持续买单,停留在这里。

所以接下来每一个节点都要有死磕精神。前几年非常喜欢咪蒙的做法,虽然现在被封杀,但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第2个作业:

研究咪蒙每一篇10+万的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网上可以搜到这篇文章。就是他没写一篇文章的起心动念,给用户或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阅读后有什么价值体现?

为什么很多文章看完以后会被转载会被点评?自己会被疗愈?是因为设计之初,他就站在客户角度帮助客户解决痛点或跟客户达成共情状态,这是在产品设计中要重点思考的。

你去研究故宫博物院做的文创产品,就是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产品本身带有温暖感,你看到产品就想买。

如果产品设计或经理没有很好的生活体验,不知道用户想的什么,什么样的东西能令用户感到幸福喜悦,它生产不出这样的产品,也做不到一年20-30亿的营业额。

这次去广州出差,跟小玲也在聊她包包的设计元素,刚好他有个品牌叫做独匠,接下来也想辅导他把独匠这个产品做出来,会结合当下文创元素。

每个产品都会说话,当每个用户拿到产品时内心油然喜悦,这个产品就会说话,这是产品思维。

但是现在很多人做社群没有把服务意识和流程做好,单纯卖产品思维。

这次去成都参加一个朋友的餐厅设计,想做一个比海底捞的服务还牛的产品,吃火锅人均单价达到700,我说凭什么收到700,一桌人吃饭就要吃到七八千,所以他要把服务和温暖做到极致。

我现在去他那吃饭,就会发现旁边有一个烟灰缸里面放一个手写的小纸条,上面倒满水,远远看去有温暖人心的一封信。特意留意服务员的服务环节,桌子没吃饭之前擦的特别干净,非常蹭亮。你会发现用户到一个地方吃饭,会关注桌子是否有油,他的服务员吃完饭收桌子的时候,当着我的面用三个毛巾使劲抹了三遍,对我来讲是一种震撼,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他说这个桌子要当做自己家的桌子来擦。

所以每个环节设计的时候,让客户有温暖的感觉,客户才愿意持续买单。因为现在的用户已经不再是粗枝烂叶去选择产品,这个产品会不会说话,是否有情感寄托,是否有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设计线上的时候,每一张海报、每一个话术、每一个小视频都很重要。

很多伙伴在理解社群运营的时候,只理解到付费知识社群,或者就是卖课,其实并不是这样,社群设计需要重塑,包括企业产品线设计,原有产品是否符合线上逻辑、商业模式设计,要跳出原来的知识付费和你的认知圈层来看待社群。

第7次课讲过第三方视角做社群,就是要跳出企业本身做社群。我是一家企业,做社群的时候要跳出企业,以中立角度对企业进行再次开刀升级,产品也进行升级。我是用户要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流程、服务流程重新变革,变革过程当中哪些节点不行、哪些体验感不好,马上修改,对社群运营官的要求也相对高。

如果把有温暖感的产品设计出来以后,客户就会愿意主动给你转介绍。有些课程上完以后就愿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就跟我之前买故宫的产品一样,两个杯子很有意思,一个叫奉子喝水,一个叫爱妃请用。当我买了杯子以后,内心有温暖的体验,他给了我一种尊重,我有一种皇帝的感觉,我老婆也有被尊宠的感觉,这个时候就愿意把内心的体验感,喜悦感分享给身边的人,不是分享产品本身,而是内心的体验感,很多人就会去买这个杯子,送给老婆或女朋友。

你去吃饭,服务员从进门到出门,对你的服务态度超温暖的时候,就会忘记价格本身,就会跟身边的人分享。

如果产品在设计的时候融入这种理念,产品就会说话,如果再配套客户服务,线上服务流程,产品自然就会说话,所以对社群运营官的要求,你要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对产品进行超强体验感设计。

3.立体化的产品结构

包含两个:指引产品结构化、合作产品多维度化

①指引产品结构化

在产品设计里面要有完整的产品架构,入口产品设计是什么、中费产品设计、高费产品设计是什么,就算没有也要想办法拆分升级。

有些人就是一锤子买卖,比如有人卖500块钱的东西就想办法让人来买500块钱,但是有人不认可你这个产品,你可以卖5块钱体验产品,他就有可能会买500块钱东西。

500又不足以让我赚很多钱,价值最大化,就在500块钱上延伸创造5000价值的产品。

这就是直营产品的设计逻辑,不论线上线下,不论开实体店还是卖产品线,尤其做社群要有这种设计思路,尤其线上流量是有限的,不像市面上卖单一产品的大牌,比如格力电器客户有精准需求点。

线上客户是通过流量导入进来的,不清楚客户的具体需求,只能通过低费门槛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群运营利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