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图像质量研究(8)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工厂调焦

系列文章目录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Camera成像流程介绍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ISP专用平台调优介绍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图像质量测试介绍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4)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焦距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5)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景深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6)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对焦距离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7)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镜片固化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8)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工厂调焦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9)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工厂镜头组装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0)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光圈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1)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像差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2)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炫光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3)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鬼影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4)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伪像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5)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暗角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6)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IRCUT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7)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靶面尺寸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8)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CFA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19)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Sensor Noise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0)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全局快门/卷帘快门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1)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隔行扫描/逐行扫描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2)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光学串扰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3)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紫晕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4)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摩尔纹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5)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过曝、欠曝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6)常见问题总结:CMOS期间对成像的影响--坏点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7)常见问题总结:补光灯以及遮光罩对成像的影响--遮光罩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8)常见问题总结:补光灯以及遮光罩对成像的影响--补光灯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29)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图像插值Demosaic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0)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重影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1)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图像差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2)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振铃效应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3)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锯齿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4)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拖影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5)常见问题总结:图像处理对成像的影响--运动噪声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6)常见问题总结:编解码对成像的影响--块效应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7)常见问题总结:编解码对成像的影响--条带效应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8)常见问题总结:编解码对成像的影响--呼吸效应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39)常见问题总结:编解码对成像的影响--运动模糊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40)常见问题总结:显示器对成像的影响--画面泛白


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

前言

一、调焦


前言

        定焦镜头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调焦,调焦的好坏极大的影响了成像清晰度。


一、调焦

        1,调焦的概念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调焦不是调节焦距,而是调节对焦距离。焦距只和镜片有关,镜片固定时焦距也固定。对焦距离是合焦时物体和像面之间的距离,是可以通过调节镜头到像面之间的距离来调节的。

        调焦可以用于工厂生产定焦镜头,也可以用于专业摄影。工厂生成定焦镜头时,需要根据客户使用的场景,定好定焦距离,比如户外安防场景时,拍摄距离一般是5-10米,因此可以将对焦距离设置为7米。专业摄影场景中,调焦可以通过手动旋转镜头,或者点击电子调焦按键,使镜片到像面的距离能够实时变化,从而实现动态调节对焦距离,从而调节景深,实现动态前景虚化或者背景虚化的摄影效果。

        2,工厂自动调焦

        对于安防/车载等摄像头领域来说,镜头不需要像摄影那么专业,往往一个镜头的成本几元十几元不等,因此控制镜头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显得极为重要。镜头的生产成本极难控制的原因,在于镜头不像电子件生产控制的那么精细,每一个镜头打磨出来后都有一定的细小误差,这种误差放到光学成像领域,很容易导致虚焦模糊现象,因此往往需要对每一个镜头单独进行调焦,因此会耗费较大资源。

        例如生产一批镜片后,只对第一个镜头的镜片进行调焦组装,然后记录此镜片调焦的旋转次数或者镜片到sensor靶面的距离,对后续的镜片采用这个数据进行调焦。这样或许能够节省很大的人力,但是忽略了不同镜头生产误差带来的影响,可能导致大批量的镜头对焦距离不符合客户要求,实际生产过程是没有什么厂商这样做的。

        为了节约人力调焦成本,大多数公司使用自动调教机进行调焦,常见的自动调焦方法是利用平行光管进行调焦。平行光管成像的特点,是并不需要被调焦镜头搭配的摄像头整机上电拍照,而是使用额外的三方摄像头抓拍成像图,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平行光,照射待调焦镜头,使其聚光到待调焦镜头搭配的sensor靶面上,但是此sensor并不上电,而是使用三方摄像头拍摄sensor上的像,像面清晰则认为调好焦。此方法的好处是不需要待测镜头搭配的摄像头上电,因此可以做到多种摄像头通用,缺点是因为不是实际被测镜头搭配的sensor成的像,因此可能和实际成像有一定误差,需要生产工序中添加清晰度测试校验工序,一般自动调焦机调好的设备占比在95%以上,因此能较大节省人力。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8)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工厂调焦_第1张图片

        3,工厂手动调焦

        工厂手动调焦的步骤往往比较简单,将待调焦摄像头对准牛顿环/太阳图/视力表等清晰度卡,根据镜头规格制定标准,例如对牛顿环数字能看到4,对视力表能看到第七行等等标准。工人根据此标准旋转镜头直到满足标准,此时将镜头送入后续点胶工序即可。

        

        相机图像质量研究(8)常见问题总结:光学结构对成像的影响--工厂调焦_第2张图片


 总结

本节讲了工厂生产镜头时自动调焦和手动调焦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ISP,计算机视觉,数码相机,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