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8年底

这是一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办公室里温暖干燥、窗外阴冷潮湿。周围有同事小声concall 的声音,我在两个屏幕间转换的看新客人的UAT list 以及系统用户手册,眼皮越来越沉。

2018年,原本并没有明确计划职业方向,年初时的一番总结和展望只是留在原位,但是更加精益管理和运营。原因在于以下利好点:

人手终于足够了,而且都已经是熟手

有经验的GKAM回归,可以一定程度屏除噪音制造者,面对客人时可以更加有力

客人也经过一年磨合,相互脾性开始熟悉

团队自身经过非比寻常的一年历练,综合战斗力稳定

然而很多事情最终的发生,充满了巧合和多米诺骨牌的戏剧化。

首先GKAM并没有带来正面效应,相反造成了及其负面的影响。紧接着2月HK开始招手,原本我没在意,而且不想离开F。试探性的征求了F的意见,没想到他说如果是他有这样的机会,早就去了。加上一连串的事‘正好’发生在那段时间,促使我决定一定抓住这个机会离开。我把离开的困难想的太严重,甚至做好裸辞的准备,实际却异常顺利。但是公司居然以平行调动为由不加工资,新老板申请下来的高预算,没用了。

太想骂人了,由此坚定要离开这家公司的想法,新的职位可以作为积累或跳板,同时积极接触猎头,寻找机会。并且放眼整个行业,以及发展的最新趋势方向。花时间研究了跨境电商,以及对应的物流,FBA头程,海外仓等等。了解他们是什么,怎么玩,场内有哪些玩家,各自玩法是怎样的,解决了怎样的问题,还有哪些没解决。

加上得到上一直在学的各种课程,渐渐头脑里出现了‘点线面体’的框架:传统货代都意识到要做增殖服务,都试图跟上数字化智能物流的趋势,但是他们船大难掉头,从意识到行动的效率太低,试错成本也太高。所以朝阳趋势的先锋很难出现在这个有点夕阳的公司形态。中国大环境虽然不如前几年,但是横向和全球各个经济体里的位置还是有优势——‘体’处于高位。接下来就是换跑道:线和面。但是,怎么换呢?哪里是切入点呢?可能一蹴而就的换吗?还是一步步迭代?还来得及吗?又迷茫起来了。

这段时间,F也确定好方向,一前一后,都在6月离开。从那以后,团队以每个月辞职一个人的速度萎缩,有各种新人进来,噪音持续四起,都是后话了。不过回过头来看这个部门,内部问题,外部联系,跳出去反而能更透彻的看清。现存的问题,可能改进的方法,最近系统的思考过,得出结论在另一篇文章里。

换到新环境,并不适应,太闲了,工作内容非常单一,难度极低极低。F曾经把之前的我比作特种兵,那现在的我退化成小区门卫、写字楼保安。虽然能接触到一点前沿的信息,但是和工作内容不沾边。深深体会到一个工作能让我继续做下去只有2个原因:可以快速成长,可以得到丰厚薪水。但凡有一个满足,我就可以继续做下去,但现在这个显然不是,虽然有个不错的唬人的抬头,至多只能算性价比不错。

这样的状态:清闲、简单、没压力、老板不在身边、薪水一般,也许是很多人希望的工作状态。但我绝对受不了!!冥冥之中,这样不满足的状态逼的我保持继续高速主动前进。想偷懒、想闲适的时候,想想自己的薪水自己的工作,NO WAY!

但是如果没有离开,一切会如何?……一定还陷在负能量的泥潭里,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外面的世界,重复着那些死循环,没有周末,不分昼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也没有太多机会与家人和解并和睦相处。

12月之前,连续的求职失败,加上种种琐事,心态不好。也许那是谷底,后来发生的种种都想巧合一样,有目标有规划的一步步走出来,每天正向一点点,各种分析和比较:我没自己想像的那么差,我比平均水平高出很多;我虽然犯过错误,做过傻事,但是都有接受教训,那些教训让我对未来有更好的把握。所以, be positive!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2018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