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走出舒适圈?

舒适区可谓是当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前不久,香港作家蔡澜在微博开设提问环节,也有网友问了相关问题,有粉丝问:“先生你好,请问如何走出舒适圈?”然而蔡澜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而是反问道:“为何?”

在这个“走出舒适圈”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时代,人们会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定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区”、“你的舒适区,正慢慢毁掉你”之类的金句,仿佛舒适区就是万恶之源,象征着落后和好逸恶劳。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是模糊且绝对的,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和思考这些事情,只是机械化地照搬而已。对于舒适区也是如此,人们就经常将“舒适区”和“舒适”相混淆。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行动,人会在这种安乐窝的状态中感到舒适并且缺乏危机感。这说的是当人长期处于一个稳定且封闭的状况下的时候,TA会很容易变得安逸,认为这种不变动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简而言之就是温水煮青蛙。

所以说,舒适圈和舒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舒适区是人的某种思维定势,受到经验主义的限制,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已知和熟悉的事物;而舒适则是一种人们对当下的处境感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从本质上看,人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舒适,包括打破舒适区本身。

因为对于很多处于舒适区的人而言,他们的舒适只是一种外在的呈现形式,是在别人眼中看来他们过得很舒服,但其本身是缺乏自我认同的,会常常觉得生活很空虚和无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不知为何,人们却将之误读为人就是不能过得舒服,否则就是不思进取;反之,还要不断地挑战那些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擅长的领域,好像那才代表着自己在进步。

然而很多人的情况却是本末倒置的,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是行为艺术来经营,为的是让他人觉得自己一直在做出改变。更夸张的是,有的人明明过着很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但在他人看来这就是堕落的,是被舒适区困住了,所以他们就要盲目地改变自己。

更何况,在当下感到舒适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焦虑和紧张之中,他们的问题不是太舒适了,反而是太紧绷了。在此情况下,一味地指责人们安逸,就好比对一些还没有吃饱的人说你太胖了,应该减肥了。

也许人们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所感到的舒适到底是来源于惯性还是内心真实。如果是前者,那你可能真的是位于“舒适区”,因为这种舒适大多是来源于感官上的,比如每天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从表面看他们活得很舒服,但是内心也许是空洞的。

那么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你的生活状态,就像李娟在《冬牧场》里写过的一句话: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但是如果是后者,那就不要再去为了标新立异,强行地做出无谓的改变了。其实,要不要走出所谓的“舒适区”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人们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否很享受这个过程以及自己追求这件事情的驱动力,而非盲目地为了挑战自我而去颠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要走出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