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教练孙薇淇+第七拆作业

拆书帮长沙橘洲分舵第10期训练营第七拆作业~2020.03.24


【R】阅读原文片段

某年暑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中,某农业大学的一些教授到农村去送科学技术。其中教养猪的王教授最受人们欢迎,因为他去的那个村是养猪专业村。其中村里有一家是养母猪的,别人围着王教授他进不去,最后才轮到他提问:“我们家有几头母猪不发情,这该怎么办呢?要是找不到方法就只能卖掉了!”

对于养母猪的农民来说,如何让母猪能有最高的产出是他最关注的问题。很不幸的是王教授对于母猪的繁殖实在是没有经验,于是想了半天说道“我记得引起母猪不发情的原因有二十多个,具体你们家的是哪个可能要去看了猪才能知道。主要的原因是1、2、3…“

没等王教授说完那个养母猪的老乡就走了,搞得王教授一脸尴尬。

王教授的错误在于他没有分清楚他知识共享的对象是谁。他所说的引起母猪不发情的各种原因都没有错,但这个农民其实需要的是个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是简单到“你买几片什么药给猪吃了”这样的话。因此,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一定要记着你把知识共享给谁,即共享知识的“客户”是谁,他们习惯于什么样的方式,然后以他们能懂和能接受的方式去展现给他们,这样你的共享才能真正有效果。

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共享对象的需求和习惯,对方更习惯于何种共享方式。如果你想将自己的一些知识共享给研究所的人,那就要将原理讲清楚,让他们自己去做判断;如果给对内容不太熟悉的人,那就要考虑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专业的术语,而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好能用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等来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


【I】信息的传递和分享是因人而异的,做学术交流的时候需要用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因为这些专业术语能够更精准的表达信息的内容,让在一起交流的人能够听得明白。医生在开交流会的时候经常会说到药物的成分,对于有了基础的业内人士一听就知道。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像是听天书,如果医院的医生们用开学术交流的语言去跟普通病友做沟通的话,那是多么尴尬的一个场景。所以,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时候应更加注重沟通的对象是谁。着重以人为本。

【A1】女人每个月都有几天不舒服,中午的时候同学打电话找我有事,听到我的声音不对劲就问我怎么了。她自己是一名护士,报了两个药名给我,一个是芬必得一个是销诺芬酸纳,还强调后面这种效果特别好,她自己经常用。芬必得经常打广告,所以知道是干什么的,但销诺芬酸纳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她解释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直肠用药。芬必得需要经过口服,需要多重体内吸收才能达到效果。而后面我不知道的药是直接体内吸收,效果会更加的快。听了她的建议后就去买了,果然睡个午觉起来,所有的不适都缓解了。

【A2】在生活中由于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而造成的沟通障碍比比皆是。对方侃侃而谈,听起来是很专业,可自己就是听不懂。在销售过程当中过多使用会失去客户。在交流过程当中可能出现尴尬的局面。与非同业人士沟通中可以参入专业术语,但不可过多,尤其是在对方提出疑问时要做举例的回答。所以我整理了一下,避免出现此种现象的方法有几点:

1.首先看交流的对象是谁。

2.在开口之前先询问对方的需求。

3.用最适合双方的语言做交流,举例的时候最好是带有亲身体验的经历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崔倩+教练孙薇淇+第七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