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第一章学习笔记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义道德的地方是最为宝贵的。选择住处,却没有仁德,怎么算得上是明智之举呢?”

《里仁第四》,则从本体上多角度开显“仁”的内涵和价值。第一章以“里仁为美”开启了对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仁”的讨论。孔子为我们的人生楷定了它应有的方向——就是要求“仁”!

什么是里?

《说文解字》上解释为“居”,有田有土,可以居。所以这个“里”当名词解的时候,是指居住的地方,当动词用的时候,就是居住。

什么是“仁”呢?

1.“仁”字就是告诉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决定我们人生幸福的,不是钱,也不是名利、工作,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仁”所要诠释的内涵。但“仁”不只是诠释人际关系那么简单,它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推动我们心灵提升的一种实践和方法。

2、“仁”最本质的内涵,说“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而下手处就是恢复周礼。

“私欲”——也就是背后的那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我的认知”。克制私欲的下手处,就是要遵守礼制,最好的礼制是文武周公制定的周礼,如此才可以达仁。

3、到底如何去求仁呢?

A.必须先从外在环境入手。“千金置宅,万金买邻”

B.亲师取友”。故这个环境至少有三大要素:一是有具量老师。二是有圣人之教。三是有修道友伴。

4、环境是辅助,根本还是要把仁建立在内心。

引经据典: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说:“里以宅身,尚知‘以仁为美’;道以宅心,反不择仁而处,何其重躯壳,而轻性灵也?”身心是完全融为一体,不可以分开的,“宅身”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宅心”。“宅身”是“宅心”的辅助。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偈颂:“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5、孔子告诉我们,真正能够改变的不是外境,而是对外境的看法。我们只有自己的内心太平了,天下才会太平。

在凡夫众生的感受里面,孔子没有感化当时的天下人,但在孔子自己的感受里面,已经天下归仁。

总括:“里仁”的真正内涵,是将我们的内心安住在仁德的体性里。

引经据典:学者读这章书,须知一居处、一交友,皆关系我之德。凡择居、取友,必视其仁不仁,勿以其便于己而取之,勿以其不便于己而弃之。取舍不爽,则成德有资,而造于仁不难矣。为仁之事虽非一端,而此其首务也。-《松阳讲义》陆陇其

本章警示语:

“我觉得相见一次不容易,能在一起同时成为人,同时在一个地方遇到,同时用一种语言能够说明白一件事情,这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心与外境两者之间的不断辗转增上,将我的命运牢牢锁住,无法向圣贤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力挣脱、回转。这是最最糟糕的地方。

感谢素素老师的领读。

感谢王凯老师深入的义理讲解,内涵之广博,需要再再品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里仁篇第一章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