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近期读了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发现文中所举事例中的人物大部分是六七岁儿童,书中字字句句渗透着李跃儿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着李跃儿老师渊博的知识,聪颖的智慧,散发着李跃儿老师母性的温柔和细腻。特别是书中列举的老师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不当之处,对自己不异于当头一棒,仔细想来,作为教师,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难免有些浮浅不当。现撷取书中对自己震撼最大的的一朵浪花,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长机会。”

“人的优点总是伴随着对于缺点的克服而生长出来的,一个缺点也没有的人是平庸的。”

“成人在禁止学生出错的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失败怎么能成功呢?正确和错误也是这样,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功。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你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的经历,差不多都是在大量的失败、错误当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在错误中成长

李老师的语言真可谓一针见血,字字珠玑。面对学生的“错误”对于当老师的我们来说可谓家常便饭,再平常不过了。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更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宽容和理解学生的过错。正如李跃儿老师所言:“并且大多时候,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则是他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像调皮的学生爱搞恶作剧,在老师们的眼里这就是“大错”了。而对于调皮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他们活泼开朗,爱笑爱闹,觉得这很正常。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颗慈悲、宽容的心,告诉这些学生恶作剧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们自然知“错”就改了。

即便学生真的错了,也不要随意惩罚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更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学生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在处理学生错误时一定要冷静分析,注意方式方法,就是同样的错误,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没完没了的数落、大吼大叫、吹胡子瞪眼睛、罚站,叫父母等这些处理方法只能是让学生更加自卑,严重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做老师都不会表扬他,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和自己的师生关系,他们对老师会采取一种防备心理,见到老师畏而远之,怕挨批评,受惩罚。所以,我要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心理去分析学生们的过失行为,抓住学生们喜欢追求上进的心理,用信任、关爱和期待的眼光去面对犯了错的学生,而不要随意惩罚他们。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给养一样。”允许学生有错误,才会有正确;允许学生有错误,才会有创造;允许学生有错误,才会有成长!允许错误的存在,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大胆,更乐观,更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