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意不散的散文新解

阅读散文,从初中开始有记忆,那时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最经典的定义就是形散意不散。

初识这个词,其实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初中要求写一篇散文,我懵懂着就写了起来。大约是选取了几个不同的场景,不同人的小事,最终都落脚到人要坚持才能胜利,痛苦过后才能成功,结果,被老师狠狠的表扬了一番,说是典型的形散意不散,非常规范的一篇散文。从此奠定了我这种若干小事加点感悟的散文写法,而相当一段时期,靠着这三板斧,一绝招,居然长期盘踞在班级写作高手的位置上。至于为什么说这种文章叫形散意不散,始终也是一头雾水。

30年后,又遇到我初中的老师,她突然告诉我说,形散意不散,是关于散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我很迷茫的问,如果形散意不散不是散文的特点,那特点是什么?当时她的回答我听得又是一头雾水,大意是散文形散意不散,只是其中一类散文的特点,还有一些散文的特点并非如此。散文还能分类,我依然是迷茫。

转眼又过了六年,最近对散文的理解似乎从满头雾水到了半脸雾水,似乎稍微明白了一点。有些散文形也是不散的,因为散文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一个中间文体,有的散文向小说靠的近一些,那么它所呈现出来的形散的特点就不明显。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回忆的那段文字就有小说的痕迹,形散的特点就不明显。而有些作散文接近于诗,那么他就更多的倾向于意境意象的营造,形就散得厉害。

至于神不散,很长一段时期大家把神都当作精神思想来理解,而现在更多的要从这种高大上的盲目拔高,走向作者本身。散文写的都是寻常人,寻常事,寻常景,只是作者用他自己的一双眼一颗心看到了不寻常的人事景,体会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情感。因为只是个人的体验,讲究的是真情实感,所以有时候未必就是那么高尚纯粹的精神,可能只是一种小情感,一种微体察。神是有的,但不仅是不单指的是精神,涵盖的内容更宽泛。

快过春节了,该去看看我初中的老师了。这个一直领着我在形神之间游走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形散意不散的散文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