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三姐妹的互斗揭开亲情的遮羞布:兄弟姐妹 ,从来只是竞争关系

歌颂真善美,是想给每个人的心灵种下纯真无邪的种子。

揭露残酷的真相,是为了砥砺前行。

墨兰不是天生坏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墨兰算是一个反派角色,这个女孩并不是天生坏种,这是旧时代封建家庭的一个牺牲者。

在封建社会当中,女孩子所需要的生存资源社会资源都牢牢掌控在父亲和丈夫手中。

墨兰是妾室所生,幸亏她的母亲林噙霜是个狠角色,掌握管家大权。如果不是,墨兰的待遇不会多好。

很多人喜欢大娘子王若弗,有一个原因是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演绎得非常出色,喜剧色彩多了一点,那么角色自身性格上的缺点就掩盖了很多。

其次,和杀人害命的林噙霜相比,大娘子不算恶人。

大娘子一直把林噙霜视为眼中钉,认为丈夫盛纮宠妾灭妻是受到林噙霜的蛊惑。

但事实并非如此。

盛纮是个异常精明的男人,耳根子并不软。他之所以不让大娘子管家,根源在于大娘子的为人处世和心胸没有管家的能力不行。

王大娘子一直把“嫡出,庶出”挂在嘴边。她有这个口头禅是因为她原本是户部左侍郎家的嫡出女儿,家世好,出身高。

仗着自己出身高,所以总是在丈夫和婆婆面前摆架子。不尊重自己的婆婆,也不小心伺候,请安都没有几次。根本不符合礼数。

和丈夫讲话也是掐尖要强,得理不饶人,蛮横为主。

不论丈夫盛纮是不是高攀王大娘子,她都不应该这么盛气凌人、不守规矩。

嫁进来之后,王大娘子处理内宅事务,不和婆婆丈夫打招呼,随心所欲。

丈夫必然生气,婆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恰恰此时,林噙霜上位了。伪装得温柔体贴,知书达礼,伏低做小,把盛纮当做自己的天和地。

林噙霜生儿育女之后,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盛纮担心王大娘子欺负林噙霜和那一对儿女,于是把管家权交给了林噙霜。

于礼不合,但是盛纮这么做是有考量的。

首先,他自己本身就是庶出,在男权社会当中,是一个男子还要受到各种欺凌。遭受家庭不公平的待遇,他的母亲也受了很多苦。

由此及彼 ,同病相怜。他看到王大娘子如此强势蛮横,害怕自己的一对庶出的儿女也重蹈覆辙。

因此不仅把管家权给了妾室林噙霜还给了她田地铺子傍身。

盛纮能对一个妾室如此上心和贴心,他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渣男和坏人。

同时代的男人,把妾室当生育工具和取乐的,孩子不能让妾室养,更不会给她们私产傍身。

他能做到这个地步,说明他能够将心比心。他能够将心比心,是因为感怀自身的成长环境和遭遇。

但是王大娘子永远不懂这一点,由于出嫁前日子过得太好,又是嫡出的女儿,受尽万千宠爱,不可避免缺乏同理心。

不仅缺乏同理心,还生出了一种天然的傲慢与优越感。她不知道每次提到“庶出”都是在丈夫心口上捅刀子。

怜惜林噙霜和一对庶出的儿女是一回事,王大娘子偏心太过是另一回事。

盛家三个女儿长大后,要考虑寻觅良人。按照当时的规矩,女孩是没有自主选择丈夫的权力的。全都是靠父母做决定。

王大娘子统管后院是当家主母,三个女儿的婚配资源,全部掌握在王大娘子手里。盛纮并不管后院这些事儿。

王大娘子是怎么做的?

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和梁六郎来盛府拜访,王大娘子只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如兰精心打扮,等着相亲。

对墨兰和如兰守口如瓶,一点风声都不透出来。按理讲,墨兰年纪最大,她最该去相亲,而不是让年纪小的先挑。

王大娘子此举就没有当家主母应有的风范,于礼不合,非常失职。

这也是为何丈夫盛纮最终自己出面给墨兰找夫婿的缘故。

诚然,林噙霜去告状了,但是林噙霜没有说谎,王大娘子就是太偏心了,一碗水端不平,没办法,盛纮还得自己出面给女儿找夫婿。

这只能说明王大娘子是不够格的,很失职。

这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王大娘子对待庶出的孩子心狠手辣。

王大娘子的大女儿华兰的聘礼快被林噙霜的儿子盛长枫给输完了,聘雁也差一点输了,幸亏明兰上场投壶赢了,才保住了聘雁。

王大娘子有没有因此帮明兰一把?没有。

她不是不清楚明兰母女俩处境多么艰难,尤其明兰的母亲怀着身孕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炭火夜里冻醒。

她作为当家主母,她有没有伸出援手?她没有,该她出面协调的她不做。

她想要的无非是掌控全家的大权,心里并没有考虑过她作为大娘子和当家主母应该负什么责任。

她想要的不过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优越感以及权力欲望掌控欲,但根本不去考虑,在其位谋其政。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可是她只想要权力,并不会思考自身要承担什么。

王大娘子要惩罚盛长枫,带着女儿如兰去林噙霜和主君面前兴师问罪。

带着如兰去,也是于礼不合。盛长枫虽然不是嫡出,但也是男孩子,家庭地位是比看起来尊贵的如兰要高很多的。

男女尊卑,嫡庶尊卑,长幼尊卑,是那个时代并存的。

王大娘子出身官宦世家,她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

何况,如兰上去就是一顿斥责:“我要来问问三哥哥,到底和大姐姐有什么仇?”

一家人有矛盾,上来就是扣帽子,指责对方出于仇恨心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盛长枫没有记恨心,只是贪玩不懂事。即使真的有,处理家庭矛盾也不能用这种方法。

主君盛纮瞬间回复:“是长枫不中用罢了,没出息,糊涂。”

盛纮这么说是不希望他的子女之间互相对立互相仇恨,不愿意让兄弟姐妹之间产生嫌隙。

对比之下,如兰这么说,盛纮肯定会认为这是王大娘子教的,不然她一个女孩子什么也不懂,哪有这么多戾气和怨气。

王大娘子体会不到这一层,坚持要重罚盛长枫。

盛长枫肯定要挨罚,年纪如此小,做事便如此出格。现在不教育,长大了可还得了。

但是王大娘子确实太不留情面,非要重打三十大板。

盛纮一直在观察王大娘子的言行举止,王大娘子表现出一副巴不得把盛长枫打死的做派。

尤其是很坚定的那一声“打”,让盛纮为之侧目。

在王大娘子心里,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生的,所以不心疼。

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盛纮的孩子,他肯定会心疼 。即使不喜欢某个孩子也不会对这个孩子下死手,虎毒不食子。

王大娘子就是分得太清楚了,而且表现出来的做派是对非亲生的赶尽杀绝心狠手辣。

这也是为什么盛纮不愿意把所有孩子都养在王大娘子屋里的根本原因。

王大娘子没有作为当家主母的宽大胸怀,重罚长枫之时,还抱怨别人家庶出的孩子都是养在大娘子屋里。

她自我感觉理直气壮,但是她知不知道盛纮是怎么想的?

如果不是盛纮拦着,盛长枫很可能被打死或者被打出后遗症,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大娘子,谁敢把自己亲生的孩子交给她?

后妈虐待孩子一般还是背地里,王大娘子倒是坦坦荡荡,当面也不遮掩,表面功夫都不做。

盛纮是当父亲的,哪个父亲能狠心让自己的孩子受虐待?

可是王大娘子始终不明白,而且总是仗着娘家强势和盛纮闹矛盾。

可她并不能动林噙霜分毫,也只是在林噙霜彻底惹怒盛纮之后才拿回了管家权。她以为自身很强大,实则是个纸老虎。

宠妾灭妻和妾室管家都说明了盛纮才是这个家的掌权人,老夫人都没能说什么,这还不明显吗?

盛纮官运亨通,是个有前途的人精,根本不是王大娘子可以随意捏扁搓圆的。

王大娘子仗着出身自视甚高,她的女儿如兰也是有样学样。

一讲话也是“嫡出庶出”,盛气凌人。她欺负弱小的明兰,命令她做针线活和吃食。

电视剧里她们姐妹俩的矛盾表现得不明显那是明兰不与之对抗,选择了顺从。

换位思考一下,同是一个爹生的,如兰总是自视甚高命令明兰做这做那而且毫无尊重就和使唤下人一样,明兰开心吗?

她也不开心,但是她能怎么办?

形势比人强,她母亲势单力薄被林噙霜害得一尸两命的心理阴影始终在她心里留存。她只能委曲求全,明哲保身。

齐衡送给她两只上好的狼毫笔,被两个姐姐知道了,为了保护自己,还不得不送给她们做礼物。

齐衡的母亲送给三姐妹一人一串珍珠链子 ,如兰回房间抱怨:“我一个嫡出的女儿就罢了,怎么那两个庶出的也送了跟我一样的?”

如兰这副作派可有一点点把其他两个姐妹当姐妹的心态吗?

总是用着居高临下带着主人轻视仆人的那种傲慢和无理,去看待自己的两个姐妹。没有感觉到一点点亲情。

墨兰爱出风头,她讽刺墨兰自不量力心比天高,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她是嫡出女儿这个尊贵身份所带来的加持。

如果放到现代社会,那就是唯门第论。嘲讽别人原生家庭条件不如自己,让别人放弃努力,告诉别人不论怎么拼搏都不可能跨越阶层。

这种心态,其心可诛。墨兰再怎么坏心眼,也从来没有从别人的人格尊严上或者前途上去打压对方。

当如兰享受特殊待遇的时候,她不提公平。受罚的时候,她大义凛然指责父亲不公平。

这种人是没有同理心的,满心满眼只有自己。

假如是自己享受特殊对待,那么就是公平。如果自己没有享受特殊对待,就是不公平。那何谓公平?公平难道是以某一个人内心的准则为标准的吗?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墨兰,跟着母亲林噙霜有样学样,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不稀奇。

因为墨兰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家庭资源分配不公平,如果你不去抢,那么你什么也没有。你去抢,还有得到的机会。

如兰呢?从小到大,盛气凌人,享受特权。从门缝里看人,不懂得平等对待姐妹。

她和墨兰针锋相对无可厚非,明兰与世无争,也不见她对明兰好一点。

明兰,是家里那个最吃亏,最不受待见,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孩子。

盛家三姐妹不和,根源在于主君和主母一碗水没有端平。

人有一种本能就是繁衍生存和发展。最起码要保证繁衍和生存。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搞清楚很多看似疑难的问题。

兄弟姐妹不和睦:根源在父母

王大娘子偏心自己的孩子,盛纮偏心林噙霜的孩子。明兰是个小透明,夹缝中求生存。

一个和睦的家庭应当是遵循一个道理: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那么为人父母的,就必须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如果做不到。那么孩子们为了争夺生存资源,为了自己过得更好就会产生竞争关系,互相敌对。

不论多少部文学作品和多少部电视剧用多少功夫去粉饰太平,都掩盖不了客观存在的一地鸡毛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如果一家人的心不在起 ,必然是各自为政,各过各的生活。当我们只想我们自己的时候,必然不会考虑别人那么多。

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可以牺牲别人的人生,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这也是为什么林噙霜能给墨兰出招让她做出婚前和贵族男子私通逼迫盛家所有人为了让墨兰铺路嫁入豪门的根本原因。

林噙霜想的是:如果你们不考虑我女儿墨兰的下半生,那么我也不会考虑你们。既然大家在一条船上 ,船漏了,为了不一起沉船。其他人就必须一起修补。

至于你们丢不丢脸,和我是没有关系的。为了过得好,可以不要脸面。

林噙霜这么想,和自身经历有关。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自身内心的一种投射,经历了什么就能看到什么,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东西。

那时的社会不是现在这个社会,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女人。出身和嫁人,是唯二的机会。

即使放在现代社会 ,家里面孩子多,父母的资源就那么多。给这个孩子多一点,那么给那个孩子就会少一点。

这不是一口吃的一身衣服那么简单,事关命运和前途。

父母说得花好稻好,但是一碗水端不平,待遇悬殊,厚此薄彼。那么孩子们之间必然不会和睦相处。

享受特殊待遇的孩子会觉得理所应当,没有同理心,也不懂得珍惜。忍受不公平待遇的那个孩子满肚子抱怨委屈,或许还会感到自卑。

他们都认为彼此是相互争夺资源的对象是对手,而不会认为是真的兄弟姐妹。

父母没有教育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没有教育孩子要学会付出和奉献。所以他们只会争夺资源,而不可能相互合作。

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认为让自己开心的就是最好的,不开心的就是坏的,而且对如何为他人付出和奉献完全不感兴趣,那么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很低级的痛苦当中。

父母满足孩子也是一时的,孩子忍受父母也只是短暂的。等到孩子长大了 ,都会离开父母。

父母随心所欲也只能是一时的,孩子一旦长大,自己学会了寻找获得生存资源 ,学会如何爱自己之后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理念。如果一个人自身的品行都没有修炼好。那么家里面鸡飞狗跳也是必然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未必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子不教,父之过”是有道理的。

父母对子女的确是有偏爱的,偏爱是因为我们都是自私的人。

但是父母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偏心和偏爱,会让小小年纪的孩子承受恐惧。

在小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之前,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之前。是需要仰仗父母的。

只是小孩子没有成年人那么功利。很多人总是歌颂父母对子女的爱。实际上子女对父母的爱很多时候是远远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爱的。

小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看到父母会有一种天然的开心与快乐,这种快乐是不带有功利性的。

小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热爱和依赖性,但是很多父母养育生育孩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私。

父母偏心的时候,很多小孩子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存资源少了,而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在感情方面很受伤。

是内心的伤痛让这些小孩子感到恐惧,感到委屈。

孩子年幼的时候是很难分清楚物质条件的,大人给什么吃什么,给他穿什么他也不反抗。

生存是人的本能,但不代表人只能吃鲍鱼鱼翅才能生存。小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只是希望父母能够一碗水端平,只希望父母能够爱自己而已。

由于社会舆论的不公平,那些斥责孩子不孝顺的老年人总是占据着先天的道德制高点。

如果真的有人去深究,带着客观的公正的态度。会发现这些指责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对子女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

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偏袒爱护那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孩子,却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冷暴力。把大部分的资源都给了自己喜欢的孩子,而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任其自由发展。

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把所有的资源都倾斜到男孩身上。口口声声说女儿是外人,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到了养老的时候,却要让女儿和儿子承担相同对等的责任。

家庭矛盾亲人之间不和的根源往往都在长辈身上,兄弟姐妹之间即使撕破脸大打出手也改变不了一地鸡毛的局面。

人间从不完美,人心从来复杂。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否三姐妹的互斗揭开亲情的遮羞布:兄弟姐妹 ,从来只是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