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福贵啊 就算世上只剩你一人 也得咬牙活下去

        多年前,余华偶尔听到一首福斯特创作的美国民歌《老黑奴》,被主人公历经磨难但毫不抱怨的一生深深打动,1992年便写出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活着》。

       书名虽叫《活着》,却是我看过的所有书里,主人公亲人离世最多的一本书,十几年后的今天再次捧读,落的泪似乎更多了些。


福贵命苦,悠悠四十载的动荡岁月里,爹家财散尽被气死,娘思念成疾撒手去,儿子为救校长给抽干血,女儿生孩子大出血咽了气,妻子软骨病耗尽生命,女婿被水泥板夹烂,外孙发烧吃半盆豆子胀破了肚……苍茫大地上,最后只剩他一人,守着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

如此苦难残酷的人生,余华用举重若轻的客观冷静近乎白描的写法,一点点铺陈给读者看,让我们与书中人物同甘共苦。


世事无常,福贵总被命运摆弄,屡次经历大悲大喜,他逐渐变得麻木,可生存的意志却愈加坚韧。在亲人相继离世后,才懂得活着就是最大的奢侈品,是上天的恩赐。

是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早有论断:“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死亡到来之时,我们已经不在了。”既然死亡不可怕,我们就要好好活。

余华写得太好,小说开头,民歌收集者在田间听到老年福贵在唱歌,还吆喝放慢脚步的老牛:“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看到这里,我们自然会发出同样的疑问:一头牛怎么会有这么多名字?

看完全书才知道,这些是福贵逝去的五个亲人的名字,泪水马上喷涌而出。

文末还写着:“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这头被福贵从刀口下救出的老黄牛也被他取名为福贵,每天他都跟它念叨着死去的家人,鞭策它,也抚慰自己。前后遥相呼应,让人怆然泪下,就像《寻梦环游记》里升华的主题,只要不忘记,就永远存在。此亦是生者的动力。



整部小说,最难忘最撕心裂肺的情节要数刚上五年级的有庆亡故。那么机灵勤快懂事的有庆,每天光脚来回跑几十里割草喂羊的有庆,为了救校长即县长的夫人被活活抽干鲜血而死。

“要埋有庆了,我又舍不得。我坐在爹娘的坟前,把儿子抱着不肯松手,我让他的脸贴在我脖子上……我一遍遍想着他中午上学时跑去的情形,书包在他背后一甩一甩的。想到有庆再不会说话,再不会拿着鞋子跑去,我心里是一阵阵酸疼,疼得我都哭不出来。”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这超群的共情能力,这细致朴实的描述也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上撒满了盐,沙沙地好疼好疼,特别是做了父母的,心痛难以言说。

的确,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前几天,微博热搜有一个话题是“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不容易”,导语写着:“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

视频里有在飞沙走石中艰难前行的路人,也有在坑道里忙碌得满身水泥的民工,还有栽倒在暴雨里的外卖小哥和洪水中头顶婴儿的消防队员,我和孩子看得唏嘘不已。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即便生活得如此艰辛,仍持续散发着生的活力,像生命力极旺盛的野草一样,紧紧抓住泥土,在大自然中顽强生存。

平凡人一般都没有书里那么极端的跌宕起伏的人生,面对的都是生活工作中细碎繁琐的一地鸡毛。现在全球疫情进入白热化,我国状况虽有好转,但对国民经济和每个人的冲击都相当大。不少企业亏损倒闭,员工待业,周边就有夫妻俩这段时间没有一分收入的。

孩子圈在家里三个月了,前几天上完网课,写作业磨磨唧唧,我催了几次,两人都快崩溃,实在不得已,给邢妍班主任打电话求教,老师竟春风化雨地给我们心理疏导了十二分钟。

翌日,看到作业评语:“希望你每天都是活泼、善良、爱读书、自信的祺祺”,孩子作文最后一句话是“你们想和我交朋友么”,邢老师给标出来并写了个大大的“想”字。

天哪!太暖了!我和祺祺抱在一起感动了好久好久。之后又都振作起来,感恩。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有时却让人难以承受。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然而居里夫人说过,人生中没有什么可惧怕之事,只有应理解之事。总有解决办法的,不是吗?

我们虽身如浮萍,但应该学着心如磐石,好好珍惜时间,多去了解一些人和事,沟通,理解,坚定,用超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生活如大海波涛汹涌,咬咬牙,扬起帆,我们终将靠岸。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华《活着》:福贵啊 就算世上只剩你一人 也得咬牙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