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的钝感力

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小事情。我们是统一的一个集团公司,下设十家园所,集团内有两位老板,我只是一个小会计,一般重要的事情需要同时向两位老板汇报。集团内所有员工的工资都是在固定日期通过银行转账发放的。那天正好是发工资的日子,由于W园所的资金没到位,导致该园所的工资没发。我和负责财务的另一个同事小微将此事汇报给其中的一个领导A,而没有向另一个老板B汇报。下了班,晚上吃完饭,我带着两个儿子正在小区遛弯,突然接到领导B的电话,B老板询问为什么没有发W园的工资。音调升高,带有责问的语气。我接到电话就开始心慌手抖,胆颤之余,大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我都不知道当时我说了些什么,B领导说:“算了吧,我问小微。”挂掉电话,心中一阵懊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将此事汇报给B老板,为什么就忘了呢,真是榆木脑袋,又恨自己,为什么接到老板电话就害怕呢?还是自己表达能力不行,不会说话,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越想越恨自己没用,最后连遛弯的心情都没有了,打电话给我的同事小微,电话里传来呼哧呼哧的声音。小微问:“什么事啊,敏儿?哦,这件事啊,领导刚给我打电话了,没事,每天资金一到位就马上发工资。”我问她干吗呢?她说:“我正在健身跑,汗流浃背跑五公里呢。”。同一件事情,对有的人来说根本不是事儿,而对有的人来说就好像天大的事。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钝感力如何在职场上发挥作用。


作者曾经在札幌大学附属医院当过外科医生。他说,他就是在各式各样前辈们的斥责中,一点点积累经验长大的,当时,指导他的的医生是一位后起之秀,医术高明,唯一一点缺陷就是喜欢喋喋不休地指责别人。“手脚太慢了”“快点儿,拿牢靠些”“你的眼睛往哪儿看呢?”等等。在大学附属医院里,像这样的被上司指责,叱骂就像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当着自己喜欢的护士、机械助手的面,被上司喋喋不休的训斥,有时难过的就想大哭一场。作者当时只排在第三、第四的助手,被教授训斥也是理所当然,但是S医生是教授的第一助手,所以他被教授训斥的最多。


每当S医生被教授斥责,作者都在心理面偷偷地同情他,觉得他很可怜,但是他发现每当被教师训斥的时候,S医生的回答都是“是是,是是”,不管教授说什么,S医生的回答永远一成不变,仿佛教授的斥责对S医生本人毫无影响,对牛弹琴。S医生用'唯唯诺诺”应对教授的“嘟嘟囔囔”。也因此,S医生也是进步最快的。


不仅如此,S医生更为了得的地方在于,在手术中被教授那样斥责,一旦手术结束,他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舒舒服服地泡一个澡。完事之后,回到医疗部,他一边喝着啤酒,日本酒,一边和同事们谈笑风生地聊起刚刚结束的手术及其他各种事情。S医生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统统丢到脑后。


后来,S医生已经当上了一家位于札幌郊外的大医院的院长,现在担任名誉董事长。


上述例子说明,职场中,我们应该具备S医生那样,不管对方怎么抱怨,怎么嘟嘟囔囔,仍然不受其影响的钝感力。我妈妈在家干活比较多,一般干活多的人,喜欢嘟嘟囔囔,抱怨,嫌我爸爸懒,我爸爸也受不来我妈的嘟囔,后来因为一些别的原因,离婚了,我妈重新找了一个老伴。我发现我妈妈目前的这位老伴性格就比较像S医生,身材高大,有点驼背,说话很柔,一看就是那种受气爱骂的类型。我妈在做家务的时候,总是嫌弃后爸洗碗洗不干净了,做饭做多了又剩下了,办事不利落了,说实话我很同情我后爸,我是受不了我妈的唠叨的。我观察后爸采取的战略就是一直笑,用笑来回应我妈的嘟嘟囔囔,仿佛我妈使出浑身解数却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后爸压根没有把我妈的话放在心上,依然乐呵呵地生活着。我想这就是后爸能够和我妈和平共处的原因吧。


曾经听过一句话:“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忽略,不在乎,这是一个人的气质


渡边淳一说:S 医生至今75岁高龄,仍然很健康,无病无灾,神采奕奕。原因也在于钝感力。下一讲,我们将会从医学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钝感力在身体健康方面的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上的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