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赋译文》

图片发自App



      邘邰城是古代邘国的都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它的西北方向是太行山脉,附近有条沁河向东南流去。北面控制上党郡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南面把守虎牢关这道天险。邘叔最早在这里兴祭社稷坛,当时邘城的军事地位足以托起西周半壁江山。

      于姓其实最早源自姬姓,有西周王室的辉煌灿烂,周武王封其次子姬诞,即邘叔,建立邘国,定都邘城,以国为姓取姓邘。后来,邘国为郑国所灭,其后裔因邑土不存,去邘耳旁,从此于姓诞生了。

      时光缓缓推移,岁月慢慢变迁。我们重温一下于姓历史,在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乘八马之车,汉宰相于定国,因辅佐君王有功,皇帝恩准,可驾驷马之车,驷马门第由此得来。于谦其人,字廷益,号节庵,为人清正,忧国恤民,官至明代兵部尚书,他十七岁时写的《咏石灰》一诗留传至今,于右任,书法造诣高,是近代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于成龙,其一生清廉,曾任清朝康熙年间江西总督。于敏,著名科学家,我国氢弹之父,独创出于敏构型。于登云,绥宁李熙人,现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熙于氏从五甫开枝散叶,后裔迁向四面八方,遍布西南六省的于姓宗亲,其实是同一个祖先。

      想我们的祖上,多有贤良之士。李熙于氏始祖于仲仁,统领将士为朝廷平绥宁苗夷之乱。潮水于氏始祖于利韬,当差期间因宫廷之争而出走武冈。避祸寻居潮水院子,连夜离开都梁古城。回想一下,离发源地沁阳,迁徙距离达三千多里,繁衍出近三千人的一个潮水于族。心生感怀,迁来潮水也近五百年历史了,如今的潮水于族,有将近五百个家庭的数量。

治家有方,渐成为当地望族,严于要求族人,要广施恩德。为人公道的霸六爷,约百年前主持修建潮水于氏祠堂。潮水三娘三姐妹事迹,立庙供奉流传已有四百多年了。

      然而潮水是一个偏远山村,在经济条件上还并不富裕。冬夏之际,雨雪天来临,行路都让村民们发愁。春去秋来,因公路狭窄,车速慢更显道路漫长。雨雪中翻越落眺坳,坡陡路滑的辛苦,我们都品尝过。客货运绕道秦家桥,耗时费力的艰难,我们也体会到。于是兴教育,培养礼仪品德,崇尚知识,于学谦老先生创办了潮水学校。为了今后的发展,不怕困难,于永华等人牵头,带领大家修建了永连路。

        今天再来看看我们的潮水村,村庄已换掉古老面的面貌了。瞎子过桥,石峰千奇百怪。穿石岩里,钟乳流光溢彩。大院子村头的青龙山,是我们老祖宗取的名字,这里山势姿如腾龙。梓木冲对面的凤隐山,因埋葬着潮水于族最老的祖婆,更显得娴静。

        你看眼前景色如此美好,饱含深情地描写下来吧!

        占据潭雨坑的奇异地形,扼住潮水溪的咽喉之处。南面接花桥镇,梯田层层叠叠。北边通隆回县,溪水绵绵缓缓。早晨看棋界岭的雾气,黄昏看黄珠山的晚霞。龙脉山落日的余辉下,火烧山腾着袅袅炊烟。背着竹萎,去苞谷塘割草,去读书,天天爬牛角坝。扛着锄头,去杉树湾挖苕,赶个集,要远去黄沙坪。

你还记得吗?在黄土寨拔野笋,并排就是岩面前的潮水井。有一个小伙子,去楠木岭采磨菇,走到山脚下就是古枧冲。这里山青水秀,今天要去哪里放牛呢?至今回想,那时要到天黑才砍柴归来。

      唱一唱,潮水有宁静的美。赞一赞,潮水有至醇的甜。潮水的今天有了一些改观,但都已经过去了,潮水村明天的变化,仍然需要我们努力向前。在外拼搏不容易,再过三十年,那时出门打工的人也少了。老家才是温馨的,二十年之后,大部分人都开始回乡创业了。家乡民风淳朴,有悠厚的历史底蕴,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压力小了。那时农业昌盛,工商业也高速发展,村民收入提高了,心里也塌实。春秋农忙之时,耕种都是机械化。村民住上小别墅,农闲下棋品茶。晚饭时分,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月亮;夜幕降临,一边摇扇乘凉一边数星星。

        身处这样的环境,让我感叹一下吧!家园宛如花园,家园胜似公园。村庄就像城市一样,城市也许就是村庄。未来这般美好的画卷,大家一起努力去实现吧!我们都深深爱着潮水,都心甘情愿去建设她。

你可能感兴趣的:(《潮水赋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