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小岛经济学》上半部。

下班途中用手机阅读《小岛中经济学》,由于时间较紧,只能看到了第13章,睡前先写一点初步的感想吧。

这本书的确是像前页所说的,下到9岁上到90岁的人都可以读得懂,经济学原理原来也是可以说得这么简单易懂的。人们是要感谢彼得·D.希夫和安德鲁·J.希夫两位作家的,他们终于弄明白辛苦挣来的钱到底存到哪里去了,然后自己手中的钱为什么购买力越来越弱。

整本书中所涉及的人物、公司和国家的名字,就不一一细数了,因为作者在书中都是有特定所指和隐含的讽刺意义在里面的。

图片发自App

故事一开端就阐述一个比较原始的经济学原则:消费不足,敢于冒险。但是这个冒险就是创新,成功的创新终于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创造了财富的增量。也正是这个财富的增量,解决了这个岛上本来存在的许多问题,为岛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看完了前几章,我就感觉到为什么人们对这本书的评论就是《小岛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国富论》!

财富的增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创新能够解放生产力,因而商品的总量和种类得到不断的增加,也是商品自由交换的前提。

图片发自App

需求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生产力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生产力才是创造财富增量的唯一手段。所以,供给侧的改革才是经济问题的核心。

随着人口的增加,私人财富的增加,不同种类的企业和公司就会诞生了,起初富裕的人们通过投资,出借自己的自有富余产品也可以产生收益。

借贷者在在归还别人财产时也要加上利息,但是他们由于借贷度过了难关或者扩大了再生产,终于产生了财富的增量,可以用于归还别人的本金和利息。这种民间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租借行为,就是早期的租赁,他们是建立在一种相互信任和增值回报的基础上的。

图片发自App

富裕的人如果舍不得把自己多余的财富借给穷人,那么穷人就会饿死,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都会下降,富裕的人也会受到损失。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此消彼长。在这种关系建立的逐渐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富人和穷人都同时得到了财富的增加,都过上了好生活。

但是人多了,团体现象出现了,人多的地方矛盾自然就会出现,政府的行为就出现了。有了政府,税收自然就会产生的,因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只能靠税收养活。他们没有直接创造财富,可以供他们日常生活。

起初政府的出现使人多的地方管理更加完善,井然有序,公益设施等方面终于有人挑头去完善。人们的生活感觉比以前更加舒服,环境美了,公共信息多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图片发自App

但是,问题很快会随着政府的出现而出现,之前的所有交易和租借都是建立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人们必须先有储蓄的信用,然后才能进行借贷。

在这个庞大的信用体系里面,银行的储蓄水涨船高,政府的某些人或是政府的领导人都开始打这个储蓄的主意了,因为这是一个丰厚的保险箱,里面有数之不尽的金银珠宝。人性的贪婪和自私,这种丑恶的嘴脸就开始显露出来了,为了谋求私利,他们会想出很多个冠冕堂堂的理由,以政府的名义强制执行。

对抗通胀就应该是通过创新释放生产力,增加更多的社会产品,以产生交换的财富,降低价格。但是经济学家们反而执行量化宽松制度,增加流动性,企图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结果呢?明天看完再说…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读《小岛经济学》上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