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老干妈事件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思考

”天底下哪有一直走运的鹅……别人买一瓶假辣椒酱亏8块,我亏1600万?!!“近日,腾讯老干妈事件引起热议,并一举承包2020年最大笑点,所谓鹅厂有难,八方点赞。

这事也引发广大网友的讨论,分析事件中众多疑点。

腾讯做为一只老企鹅都会犯非理性错误,对于我们普通人又要如何认识理性呢?


《理性思辨》,作者朱利安·巴吉尼,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共同创办人、主编,被誉为英国畅销哲普天王。本书分析了理性的四大谬误,并教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性。

几千年来,理性都被认为是客观、公正、甚至具有真理性的,在实践中反而脱离了立足的基础。本书以更多元化的角度来剖析理性,褪去理性的神话外衣,令之更加温合,也让思辨更有力量,也更有价值。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理性的局限性,才能更好的运用它,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一、独立判断

我们可以寻找他人的观点并全面调查相关证据以检验自身信念的说服力,但我们需要靠自己做出最终判断。真理不是民主,所以即使我们发现其他人并不相信某个命题是不可动摇的或不证自明的,但如果他们不能说服我们,我们就不应当跟随他们的判断。


我们在提到理性思考的时候,就会自然想到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说话,用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来帮助我们通向理性。

论点,即一个人的观点,是他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而本书作者指出,我们会去寻找别人的观点和相关论据,但对方的观点不一定会成为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观点需要靠自己判断。

也就是说,即使在相同的论据下,不同的人得出的论点很可能千差万别。这里就存在认知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质疑对方的论据, 或者他的论述过程。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对方的论点、 论据和论述过程: 论点是否清晰? 论据是否有力?论证过程是否站得住脚?


比如,在诺基亚时代,有人说:芬兰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该国人均拥有手机的数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

我们可以就这个论证提出一些质疑:

拥有手机的人真的会使用手机的所有功能吗?

芬兰的手机真的比其他国家的手机技术上更先进吗?

人均手机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最重要的标准吗?有人会认为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一个更好的指标,也有人会说,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技术先进的最佳指标应该是该国工业发展水平。

每个人对理性都会持有一个特定立场,也就是当立场不同时,他对论据的运用也会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个特定立场称为关键假设。

用一个公式表示:论点=论据+关键假设。

关键假设一般是隐含的,与一个人的背景、经历相关,如此看来,我们以为的“理性”,其实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二、理性的发展

人们经常假定存在一个特殊形式的科学推理过程。这个过程排除了所有个人判断中的混乱和令人不满意的元素,因为它们会显著影响其他推理过程。我认为大多数科学家都知道这种假定不合理。

在我们的认知中,科学是严谨的,讲逻辑和实证的。华罗庚也曾经说,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科学理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举个例子,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之后一千多年一直沿习这个说法,把它奉为真理。直到十三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才打破这一传统理论,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性变革。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心说理论也被推翻,我们现在都知道,太阳只是银河系里一个非常普通的恒星。

由此可见,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不断探索、科技进步、认知的改变,人们理性的基础——关键假设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三、客观的理性

当我们说理性论证是为信念提供客观理由时,我们需要用到客观性的概念。它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分享我们自己独特的观点,诉诸不依赖他人的理由,从而使它们拥有力量。它并不意味着诉诸这样一种形式的理由,即任何地方的任何智慧都能看到它们的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识别什么是客观的理由和论据,才能让我们更接近客观。通常,客观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可理解性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就可称为客观的;否则,就会被批评为主观的。类似的,描述或解释越容易理解,就越客观。

2、可评价性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的大体含义,但放到具体的环境中,还需要给出明确的指标,比如,销售额达到多少,市场占有率是多少等等。

3、可辩驳性

科学的本质是可证伪性。一个知识或理论,即使存在充分必要条件,但只要有一个例外的情况出现,就可以使其不成立。也就是它有一个适用范围。

4、利益中立

利益中立是理性论证的核心内容,因为理性论证的全部要点就在于,它既不抗拒残酷的现实,也不任意屈服。

5、不可抗性

任何理性主体,只要反复从各个方面进行审视,都会发现自己不得不接受这个结论——或者至少会强烈地受到推动,不管喜欢与否。


就腾讯老干妈事件来说,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有很多让人质疑的地方。比如,腾讯内部的法务团队怎么审核的?为什么在对方没有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下,腾讯会先上广告?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品牌植入的设计图、logo、宣传物料、策划书等一系列工作,这三个嫌疑人是如何协调,并最终完成的……这些都有可能存在非理性决策的因素。

而在贵阳警方的通告出来后,腾讯在B站发布视频,自黑是一只憨憨企鹅。应该说这个公关策略是比较理性,化解了“南山必胜客”强势的一面,树立了傻白甜的形象。网友开心吃瓜,各路神仙点赞,腾讯股价大涨,老干妈也一度卖断货。至于案件中的诸多疑点,静等警方调查结果。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卡尼曼曾经表示,理性对人们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直觉系统,真的对改变具有免疫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与我们与俱来的感知系统为伍。

承认自己认知上的局限,接纳理性中的非理性,客观看待理性,会让我们更接近客观和公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腾讯老干妈事件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