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生活素材的积累、应用

图片发自App


最近读了女儿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写作》,感觉这本书对写作的基本规律总结得还不错。

比如写作素材的积累,书中虽然没有专门列章节说,但里面提到的内容也让人获益匪浅。

生活素材其实最重要,是我们练笔与真情实感的积累;但我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做。书中引用了老舍的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一般说来,写诗,写剧本,写小说,多少都有一些记录的性质,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比如,昨天下了场小雪,你就把它记下来。诗当然不好写,把下雪记下来也不那么容易,不信,你试试看。现在不写,将来写小说时再想:“那天是怎么下雪来的?”那就麻烦了。
写人就更难。《红楼梦》写了那么多姑娘,个个都那么好看,你来试试。你看到一个姑娘,把她写下来,寄给那个姑娘自己看,她要不揍你才怪呢。“记”还记不下,就“创作”,那只能“闯祸”。
我希望你们从今天起,用一个小本子每天记一件事,不要想“一鸣惊人”。
有了记事的能力,就能逐步提高写的时候想一想,哪些值得写,哪些不值得写,要选择。要多写值得写的,少写或不写不值得写的,弄清楚这个,慢慢地就写得简练了。所谓“精练”,就是写下了值得写的东西,写下了重要的东西。写人要写出他的精神,写工农,要写出他的英雄气概。懂得选择就懂得写了
—老舍《从记事练起天天练认真练》

这种通过笔记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就跟学绘画一样,慢慢练、不断练、不停练,逐渐才会有感觉(达到那种度、那种条件)。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基础。福楼拜说:

“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地注意它、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写过的特点。”

当然观察有很多角度,我们要特别关注以前别人没注意的。散文家张中行在农村采风时,记过一个细节,后来写成《凌大嫂》:

凌大嫂与凌先生相濡以沫大半辈子,凌大嫂问凌先生:
“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是谁先说话的?”
“记不清了。”
“是我。”
后来凌大嫂告诉张中行:她们老家有个传说,谁先说话谁先死。

这就是一种我们平时不容易看到、想到的细节。

另外素材搜集时,也不要忽略当时情感活动的记录。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情感大于技巧。

如果文章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文章也就没有生命力。文章本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精神表达。文章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巴金在《朋友》中说:

“我的生活大概不会长久吧。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

素材积累多了,最终写文章时,我们还要“有的”选择。选择那些最有价值的材料去表现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材料最好能开掘出深度来。

190302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中生活素材的积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