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开始学着了解“心理”这回事时,我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那个时候,我的想法是:只有让别人喜欢我了我才会快乐。
但是经过很多年的学习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方向完全搞反了。
正确的心理规律应该是只有我先喜欢自己了,别人才会喜欢我。
意思是:先喜欢自己,当我自己快乐了,别人也会感到快乐,也会感染到别人,别人也会喜欢我。
当我的内心越来越强大时,别人喜不喜欢我已经不再变得那么重要。
其实更深入的说就是:在处理我和他人的关系之前,我必须先处理好“我和我自己”的关系。
“我和我自己”的关系?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两个我。平时我们都是说“我和别人”,从来没有说过“我和我”这个词儿。
听起来很有意思是不是,不是只有一个我吗,怎么会出现两个我?
你自己感受以下,是不是有时候自己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有两个声音同时出现呢?
譬如你想去公园,有一个声音说:我想去锻炼。另一个声音说:别去了,公园人太多。
这两个声音就是两个我的声音。
你想买一件衣服,有一个我说:我想买这件衣服,另一个我说:太贵了,最好别买。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内心比较和谐一致时,他会做出比较和谐的决定。买就买了,不买就不买。
但是当一个人内心的两个我很冲突时,他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不容易的,因为做出任何一个决定就意味着内心的两个我在打架。
举个例子,一个人最终因为喜欢买了这件衣服,但是买了以后就开始难受、后悔,因为自己的母亲曾经教导过:不要乱花钱。于是从买了衣服很短暂的喜悦过后她就开始责备自己。
另一个例子:一个人在被人的恶意攻击时,他很愤怒于是跟另一个人吵架了,但是吵完之后他又开始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做,于是陷入无限的懊恼当中。
当一个人为自己的决定陷入负面的情绪之中时,这都是一个“我”在攻击“另一个我”。
一个是自己本能的反应:喜欢就想买,我很生气。另一个则是超我的评判和压制:你不应该那么做,你不应该乱花钱,你不应该表现出没有教养的样子。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内心住着一个严厉的评判和批评者,那他不会是快乐的。
这个严厉的评判者和批评者的声音就是在幼儿被养育的过程中被内化到了一个人的心里。
如果想让那个“真我”或者说“本我”的孩童得到快乐,一个人就必须协调他内心的两个我。
通常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去让来访者认识到,那个内心的判官是伤害自己的,是对自己不利的。
来访者需要不断的否定养育者对他不恰当的对待,才能让内心的那个孩童得到释放。就是人们所说的“活出来”。
一个人的本我和超我越是和谐一致,他就会越灵活、活的越快乐、内心越有力量。否则一个人则是僵化的、无力的、干瘪的、抑郁的。
所谓的心灵成长也就是将“严厉的超我”变为“温柔的守护者”的过程。
现在的我内心越来越趋向于和谐一致,越来越喜欢我自己。
从“ 我想让别人喜欢我”到“我必须先要喜欢我自己”的内心转变,我内心里那个孩童等了太久。
我花费了很多的精力、金钱来拯救那个痛苦的孩子。我将会好好的呵护她,抚平她曾经受到的伤害。
把她重新再养一回!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天使,他们都应该得到温柔的呵护。
请把你的爱全部都给他。
喜欢看我文章的请关注我,后续我将会把我的成长经验分享出来。
作者:星空,自我探索和学习中,热爱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