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读过十年经典,你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读书人!

唐教授说他是读历史本科的,他说读完四年所谓历史本科,竟然连中国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二十五史的第一本——《史记》也没读上几页,可能因为语文程度不好,读起来费劲。但是,他最近以不到一年的时间,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通读了一百遍,而且《论语》还读了四百遍,于是他看起《史记》来就容易了。他这样讲,好像是历史本科毕业的人才能如此,其实我要说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历史本科,乃至不需要大学本科,乃至只有小学毕业,一个人只要把四书各读一百遍,也可以跟唐教授一样,自己读《史记》。中国读书人——什么叫读书人呢?

我常常这样定义──中国读书人,首先他是中国人,其次他读过书。读久的书呢?在古人的标准,读过10年书 ,就可以算作读书人,而且是高级的读书人,就好像现在我们说高级知识份子一样。因为古人曾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读书十年,可以考状元了,可见已经把书读透了,因此读了十年书可以称为高级读书人。

那么,现在读书超过十年的人,也可以号称高级知识份子。什么叫读十年书呢?譬如现在一般的中国孩子从幼稚园, 3岁开始,一直读到小学毕业,他读了9年,再读到初中一年级,满13岁时,他就读了10年书了,他应该就是读书人了,就是高级知识份子了。既然号称为中国读书人,不管你学哪一科,凡是中国读书人,如果没有读过《史记》,他就该惭愧。因为虽然从读书的时间上看,已经可以当中国读书人了,但是连一本《史记》这么重要的书都没有读过,他怎么可以算作真正的中国读书人呢?这不是历史本科不历史本科的问题,不是因为历史本科才要读《史记》,任何读书人都是要读的。当年胡适之先生, 他在他的“四十自述”里说他11岁就读《资治通鉴》了,而且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原文《资治通鉴》,13岁就读完《左传》了,虽然他自传里没有写到什么时候读了史记,但是读完《资治通鉴》, 读完《左传》的人,我想,《史记》自在其中了,因为当年的读书人都是如此读书的。胡适之是4岁开始读书,也大约10年吧,到13岁读完《左传》,真可算作读书人了。

但是,我常常说,现在的人,不要说是13岁,就是倒过来,31岁,我们连《右传》都没有读,不知道什么时候读到《左传》啊!所以,举目四望,当今天下,好像很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中国读书人”。我想,这不是能力的问题,不是古人比我们强,而是一个文化意识的问题 。文化意识背后是一个教育思想的问题,是我们近代100年来的教育思想出了问题,教育思想出了问题,于是文化意识也跟著出了问题。当然,首先是文化意识影响了教育, 后来教育又影响了文化意识,于是产生了恶性循环。什么意思?首先,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认为中国文化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价值的,是害人的,所以要打倒它。为了打倒自己的文化,于是设计出一套教育的方式,让文化之墙倒下——因为中华文化既符合人性,又流传了这么久,平白的要打倒它,实在不太容易,于是他们设计出一套方法,在神不知鬼不觉间,把它打倒,而且是彻底打倒──就是用教育的方法。用什么教育的方法来打倒自己的文化呢?以他们的聪明,这太简单了——就是设法让中华民族的子孙在语文学习的关键期里面,让他无论如何学不好自己民族的语文,就成功了——他们采用了一种叫做白话文教育“”的方法。什么叫白话文教育——他们这样设想:要让一个人忘了中国文化,只要让一个中国人不再读中国书就可以了。但是你要让一个人不读中国书也是很难的,除非你再焚书坑儒一次,不过古代的书那么少, 要把天下的书收起来烧掉是容易的,现在你要再把天下的书全部收起来烧掉,是不容易了,所以要让中国人不读中国书只有一个办法:让他不会读中国书,有书而不会读。

要让中国人不会读中国书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只要让所有的中国人的语文程度低落,他就是想读也读不了。而让他语文程度低落方法,就是在他语文能力发展的时候不让他发展。人类在什么时候发展语文能力呢?最好的时机是13岁之前,也就是说在13岁之前,照理应该把一辈子需要的语文的程度培养好,他一辈子就可以运用这个高度的语文去求高度的学问。因为所有高度的学问都是用高度的语文记载的,只要一个人没有高度的语文能力,他就不能够去读高度的文章;不读高度的文章,他就不可能吸收到高度的智慧。那用什么方式让他的语文能力在该发展的时候不得发展呢?他们用一个方法,就是让我们的儿童,在13岁以下──从幼稚园到小学这一段期间,不教他高度的语文,只教低度的语文,到了13岁以后,这个人一辈子就几乎不可能再读高度的文章了。

......

语文教育最后的最重要的课程是写作,也就是作文。我们教儿童作文,需要明白小孩子作文跟大人作文是不很一样的。本来,所谓作文,最基本的意义是直抒胸臆。如果把心中的感受抒发出来,那就是抒情文。如果是义理的思考抒发出来,那就是议论文。而感受与思考得越广越深,他抒发出来就越有内涵。当然抒发的时候要有一些才华和技巧,才能抒发得优美动人。但是作文最重要的一环,不是文章写的优美,而是文章有内涵,不要言不及义,无病呻吟。而文章的内涵是来自于学问,有学问者直抒其胸臆,便是好文章,没有学问,怎么搜索枯肠也没有用。所以写好文章的第一关键是抒其胸臆,第二关键是胸中要有学问。两个关键合起来是:把胸中的学问抒发出来。但是所谓把胸中的学问抒发出来,这种能力,小孩跟大人是不一样的。大人的主要能力就是理解,就是使用,也可以说就是输出,所以要大人写文章,只要一个人不被吓唬,他直抒其胸臆,就可以达到他自己的水平了。而小孩子的主要能力是输入,所以他输入的可以多,但他并不一定能够如实地输出。他现在还不能输出,你不要认为他就是没有学问没有思想就是不能作文。他现在虽然作不好文章,但只要有学问在他生命中酝酿,将来长大后就能作文给你看。所以对大人,可以要求他作文,对小孩不必要求他作文。我这样说,不是不给他作文,我的意思只是说:你不要要求他作文要做到如何有板有眼,要有什么结构,有什么才情,古人曾有句话说:“诗从放屁起,文自胡扯来”,一个孩子只要护持着他直抒胸臆的胆气,越长大学问越成熟时,他就抒发的越好,所以作文是不需要急的,或者说作文是不需要教的。作文只是他想写什么就鼓励他写什么。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被大人吓坏,他又一直都在累积他的学问,告诉各位,他将来就是个很爽朗很善于表现,也就是会写作的人。现在我们一般人长大了都不会表现不会作文,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没学问,第二个理由是他不敢表现,或者说他的表现的方法已经受限制了。从什么时候他表现受限制了呢?从小学老师开始要求他写作文的时候,他的作文能力就被吓坏了。所以各位,假如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认为自己作文不好,有一个方法可以补救。什么方法呢?就是不管作文好不好,你只要把你心中想要写的写出来就是好作文。我们被牺牲了,千万不要再用同样的方法牺牲下一代,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将来会作文喜欢作文,你就千万现在不要用自己的判断来判断他作文写的好不好。你要开放给他自由,他怎么写都好,以后他就敢作文能作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财贵教授:读过十年经典,你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