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62 | 月是故乡明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第一篇《学而》讲述孔门为学问的精神和宗旨,第二篇《为政》引出学问的致用,第三篇《八佾》讲礼乐,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是礼乐之本,通过维护礼乐来触及“仁”,第四篇《里仁》就是讲仁,也是孔门学问的极致。

“里仁为美”,“里”,二十五家为一里,现在很多地方或街道都还有“里”字,如“巷子里”。意思是有仁厚之风的里弄最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知”,念智。这是孔子教授如何选择居住的地方,选择居住买房子,不选在风俗仁厚的地方,那就是不智啊。

这是孔子那时的民生风俗,仁厚之里,家庭和睦,父孝子贤,左邻右舍,民风纯朴。其实这也是一个环境里“仁”的塑造。

较之现在也同理。老家,名曰“芦利”,实有“庐里”之音,之意。共二三十户人家,多以程姓,也是典型的家族祠堂为管理单位进为村委会管理。从记事至今,小时蹦蹦跳跳的求学玩耍,小伙伴彼此多有百家饭的香味,这家有喜事,邻里相互搭把手,那家起新房,更是每户出劳力,免不了有哀事,邻里乡亲,互以宽心安慰。这些年随着教育的发展,由均衡到集中,孩子均到县城读书。每回到老家,家里没种菜种地,这家送来白菜,那家送来大蒜葱苗,回来更是陪着母亲拉家常,这便是“里仁为美”吧,难怪母亲住在哪里都不如在老家舒服,也许这就是根,而维系这“根”的营养便是“仁”,形成美美与共的仁里乡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也如此。

而望着窗外斑斓亮丽的灯光,只是互相照映着,只能看见彼此的轮廓,似有一层保护膜裹覆着每一个人,一个个板起脸,本来彼此陌生,此时更是生疏。所幸的是,在电梯里,老人、小孩都能询问几句,微笑示意,搁置现在也算是里仁之美。“仁”的环境在于彼此的营造,你一句问好,我一句回复,熟悉了,也就融洽了,美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62 | 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