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3

#每天跟我一起读#

《人生的动力-阿德勒的一生》——社会巨变中的新世界

这个章节很有意思,从整个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看心理学在美国的落地与发展,怎么说?我试着整合一下。[偷笑]

【时代背景】一战后的美国,传统的两性价值观被彻底颠覆,性自由和开放成为流行,总结来说有三个原因。其一:许多美国青年亲身感受了欧洲的道德观,也就是对婚前婚外的性行为态度的随意,甚至在法国,妓院是合法的。其二:未婚的青少年和年轻人使用私人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变成了便携的起居室,甚至有少年法庭法官说,汽车已经成了“轮子上的妓院”。其三:美国性观念自由化也受好莱坞的影响很大,当时的电影或广告都在宣扬这样的场景画面和观念,不敬行为和享乐主义充斥在年轻群体当中,影响整个社会。

【然后呢?】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美国,前沿知识分子,尤其是艺术家和部分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极力追捧佛罗伊德,因为他的观点,所有的精神失调都被归结于幼儿时期的性压抑,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被归结于“性驱力”,恰巧为当时的美国性自由趋势提供了看似科学合理的解释。而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学院派心理学家并不认同,甚至一致谴责这样的心理学取向缺乏科学的客观性。

【阿德勒呢】美国人对于奥德利学者,尤其是医学、心理学家的精神光环带给阿德勒很实际的帮助,也给他造成了阻碍。美国人狂热盲目追捧弗洛伊德,甚至一度将阿德勒定义为弗洛伊德忠实的追捧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德勒开始着眼与社会问题、家庭和教育话题,大家才开始有了区分和新的认知。当然阿德勒强调婚姻中的合作,提倡对社会感兴趣,以及他的温、乐观和热情的个性,很快,让他蹩脚的英文被美国人所接纳。

【强烈对比】有意思的是,和美国人热列追捧弗洛伊德产生强烈反差的是,弗洛伊德对于美国人以及美国社会明显的厌恶情绪。他多次表达:美国是一个错误,除了钱,他们还有什么?更有意思的是,他经济拮据的局面却需要依赖于美国富豪级精神病患者到奥地利治疗所支付的不菲费用。其直呼:可悲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