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3听书笔记:《静静的顿河》

1965年,肖洛霍夫凭借《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次得奖,当时不论是苏联内部还是西方国家都有反对的声音,但是,时间成为经典著作的最好见证。直到今天,《静静的顿河》依然是苏联文学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

肖洛霍夫一边参加革命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写作,把早年经历在《静静的顿河》中重现,把自己亲历的残酷体验转化成作品中的艺术活力,成为奠定苏联文学根基的作家之一。

哥萨克地区的管理方式也跟俄国其他行政区完全不同。比如,哥萨克对军区的土地有特殊使用权,他们还可以不纳税,犯下罪行了也由专门的机构来审判。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和土地。因此,哥萨克对待俄国贵族,不像普通俄国人那么恭敬。在他们看来,俄国贵族虽然是老爷,但也是人,他们认为自己和贵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甚至许多哥萨克还会觉得,俄国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就是靠哥萨克世代出力打仗。

哥萨克虽然不用交纳赋税,但也得付出代价:承担兵役的义务。一旦爆发战争,哥萨克家族必须派出男人参战为沙皇效忠,这是他们必须负担的义务。

比如,有一小队红军被俘虏,许多人都愿意投降,但哥萨克们没有理会他们,把他们活活打死。整个过程,肖洛霍夫都保持着冷静和克制,书中的人物来不及哭喊,作者似乎也没为此流下眼泪,只有作为旁观者的读者会为战争的肃杀之气而震撼。

这种异化人性的行为让葛利高里倍感痛苦。他在白军阵营里,看清了白军将领的真实目的,他们想让哥萨克充当炮灰,消耗苏联红军。作为哥萨克领袖、顿河地区大众的代表,葛利高里原本跟白军是敌对的。无论参加革命还是加入白军,他的目的都是想让自己、家人以及哥萨克同胞能更好地活下去,可是好像不管他怎样做,都只会让他们白白牺牲性命,这时的葛利高里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中,但事态的发展不容他有时间思考,他只能继续在痛苦中和红军对抗,不知道自己和哥萨克们的命运将会怎样。

葛利高里代表的是整个顿河地区曾经奉为准则的“哥萨克真理”——不受任何人统治。他在两股势力中来回摇摆,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追求真理,为了那些和他一起信仰这个真理的人们奋力拼杀。

肖洛霍夫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之处,他选择“听从自己的心声写作”,原原本本地重现了那个悲剧的时代,他没有美化历史或是描写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就像契诃夫所说:“文学之所以叫作文学,就因为它是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子来描绘生活的。它的宗旨是真实,是无条件的老老实实的真实。”也正因如此,《静静的顿河》跨过了意识形态的鸿沟,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文本之一。

《静静的顿河》一共出现了434位有姓名的人物,这个数字虽然远远不及《战争与和平》,但《静静的顿河》中哥萨克的形象独树一帜,有鲜明的特征。肖洛霍夫没有像托尔斯泰那样,重点描述人物的精神状态,他在非常精细的场景下,对人物展开叙述,同时也体现出了场景中的气味、人物的步态、神情的变化。这说明,肖洛霍夫对人的展现是建立在对外界的真实感知上。肖洛霍夫这种把普通人作为小说主人公,广泛展现普通人生活,体现人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手法,奠定了当时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

《静静的顿河》的精华内容和知识要点。

第一,《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肖洛霍夫的早年经历,对他的创作有重要影响,许多生活经历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第二,顿河是俄罗斯的英雄之地,也是沙皇俄国时期最重要的哥萨克聚集地。哥萨克既享有特殊的权利,也要承担兵役义务。苏联成立后,反苏维埃政权势力煽动哥萨克一同对抗苏联红军,引发了极为惨烈的内战。

第三,主人公葛利高里在妻子和情人之间不知所措,也在革命和反革命势力中来回摇摆。他原本坚信不受任何人统治的“哥萨克真理”,但最终认识到,那只是个可笑的错误。

第四,《静静的顿河》以普通人作为小说主人公,叙述手法强烈体现出人与环境关系,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13听书笔记:《静静的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