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众》何以示众——鲁迅笔下的展现艺术赏析

《示众》何以示众?且听分解。


开门见山,起笔落画。——以画面展开描写。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这是示众的开篇,鲁迅先生没有进行多余的描写,而是采取直接将读者带入到故事所发生的场景之中的方式,将自己所构想的世界展示出来,显得干净利落。中国的文字是可以展现出意象的,这在古诗中尤其明显,例如,任谁听到“小桥流水人家”,脑海中都定会不自觉得想象出一幅江南流水图来。而《示众》的开篇,无疑是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炎炎夏日图,构图自然,色彩精妙,又不失想象空间。


感官交融,巧妙通感。——视听触面面俱到。

  关于通感的手法,最为经典的便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了,以嗅觉引动听觉,感触相通,又略有不同,但又仅凭一个句子,调动了人的两处神经,可谓高明。《示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从听觉到味觉,又转到触觉,然后归于虚无,将读者的感官全部都调动起来,如同让人闻到深巷中的好酒,眼前一亮。


精雕细琢,处处工笔。——从细节刻画场景。

  好玉需切磋琢磨,好文亦是如此。为了给读者展示一个描写得当的场景,作者需对画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加以精雕细琢。《示众》之中,此类场景,并不在少。例如“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画面各处,无一经不住细看。鲁迅先生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也就在这些场景之中。


浓墨在人,神态各异。——重人物栩栩如生。

《示众》最为成功的无疑是它对人物的刻画。胖孩子、白背心、秃头..,全都别具一格。甚至于精细到“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使得一个胖大汉的形象跃然纸上。而鲁迅对众人的描写,又无疑衬托出作为被“示众”的白背心的形象,“示众”这一主题,也由此展开来。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是向读者展示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的载体,他们无疑是作者展现艺术的最佳寄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鲁迅先生句句珠玑,用心展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示众》何以示众——鲁迅笔下的展现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