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有意、故意生活

让我们私底下来谈谈诚实

我们对自己是不是诚实,这点很容易撒谎。我们对某部份的自己经常是在毫不考虑,眼睛连眨都不眨一眼地前提下,就坚持自己绝对是摸着良心,绝对诚实;根本不反省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当场抓到的那个做坏事的小孩,他/她一张嘴,最常说的就是:“我没有做,不是我。”

辩驳比诚实的检查来得容易。攻击是最佳的防守。承认需要勇气!

说穿了,诚实不诚实,其实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看我们敢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在为不诚实辩护的烟雾迷濛里,真正失落的是胆识。

只要我们认为不诚实是值得的,是可以接受的——是为了不增加苦楚、不导致绝望、不致造沮丧、不显得无知、不上当受骗等理由。这就证明我们非常害怕我们所逃避的事情。

是什么?只有一个:害怕是个自己无法应对某种情况的信念。在我们还没有收集到任何失败的证据以前,这个信念就已经存在了。

所以,我们有没有勇气面对恐惧呢?这是最严峻的生命考验——没有勇气面对恐惧就会导致茫然和无知无觉。

由于自己的害怕而产生的无知无觉,是促使人们不诚实的症结。引发恐惧的那个信念,可能在混乱中遗失或是隐藏在羞辱的愧怍中。逃避、遗忘、装傻,一直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一步步加强我们的无知。

面对不诚实,我们直接说:“我这么做,因为我害怕。”句点。多么舒畅!这是通向发掘隐藏的恐惧的第一步。多么轻松!不须要再费尽心力地拼命改变世界、改变环境、改变他人。

你可以改变自己,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你只需要鼓起勇气,寻找那个认为自己不行的信念。在每个不诚实的背后,至少又一个这样的信念。

我观察到一个对未来的世界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值得注意的现象:当人们越能够驾驭自己隐晦、潜藏的信念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变得诚实。

刻意的假装与习惯性的假装不能混为一谈。刻意的假装是表演技巧;习惯性假装目的则是出于害怕,它是用来遮掩真正目的,一种特殊的不诚实的形式。接下来的讨论,重点都是习惯性假装。

习惯性假装,消蚀了一个人的注意力,消耗了一个人的创造能量。习惯性假装毁损动机,取代直觉。习惯性假装降低了一个人在世界上的和谐运作的能力。习惯性假装製造了内部的紧张,而紧张需要出口,结果不是生病就是暴力。

最后,习惯性假装始我们诚实面对别人与自己的能力彻底瘫痪。一旦有人被提醒(被指责)他/她在假装,反应很明显,不是辩护就是攻击。

他/她不再与自己真实的感觉交手。假装的人创造了一个假的、舞台式的、自恋的、自私自利的、反应迟钝的“我”。

人们的诚实提醒伪装者注意到他/她自己的矫饰,他们会强烈批评、制造谣言、暗中攻击那些诚实的人。最后这就变成强迫性的行为模式。他们假定别人也都在假装,所以他们的攻击擅长于揭发谎言。

伪装者都是好人,他们只是因为害怕而采取了很多不好的行动。他们都有着隐晦的计谋。为了舒缓自己的愧疚,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在别人身上,认为他们活该遭受欺骗、拐骗、抢劫。大部份描述反社会人格、罪犯心态以及罪人的书籍,其实就是伪装者的汇集。(把指控别人的人看成多少有点嫌疑,是蛮有道裡的)

无法信任自己的人是社会的逃犯。为了间接惩罚自己,他们往往会去信任一个不会信任他们的人。他们为自己被出卖而游行抗议。这么做解除了他们内心的重荷。没有了个人的诚实,他们坚决地相信: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们的生活不停地在失败的关系、挫败的计划里打转。到头来,伪装只是不断增强原本想要刻意掩饰的恐惧。

你所有曾经或可能犯下的错,我也都会犯。

你也许非常不同意,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所有的不诚实,其实都只是我自己内心的不诚实的投影。假装只有我自己才是诚实的,而别人都是不诚实的,是行不通的。这是个陷阱,等着那些不愿意承担世界的不诚实的人跳进去。

只要我们不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矫正全世界的不诚实,我们,没有一个例外,都是不诚实的。

怎么说?惩戒谎言、恐吓、拆穿谎言都是下下策。上策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生活,以及面对其他人的时候,都能树立一个有胆识的诚实典范。即使这将使我们暴露在伪装者的尖锐批判与强烈审判下,我们也毫不害怕。

诚实才是通往幸福的大道。

变得诚实是个洗心革面的行动。

——作者:哈利·帕尔默/顾雅文 译

摘录自《刻意、有意、故意生活》一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有意、故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