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聊聊——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写下这题目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好多书籍的封面。但是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们有那么多选项来打发时间,有那么多选项可以提高自己,为什么我的选择是读书?我也说不出来。我只能写下我读书的故事,来做一个不是回答的回答。毕竟,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就像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

我的故事应该可以追溯到我刚刚有记忆开始。

爸妈总是给我买童话故事的连环画,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不管谁带我逛街,都要去书店转一圈。

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我爸拿着两本书在我身边坐下。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三国演义。他首先教我如何查字典,然后告诉我看那本三国演义。然后,我痛苦的阅读生涯就正式开始。

三国演义可能是我家给我买的最多的一本书,因为翻着翻着书就烂掉了。直到小学三四年级,我都没有看完那本难懂的三国演义。如果没有那个意外,我想我可能会成为一个最痛恨阅读的人。因为那本书怎么看都看不完,怎么查都不明白。但是,那个意外终于出现了。央视制作的《三国演义》开始播出。

当其他同学在课间讨论谁才是三国里最了不起的人时,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曹操,有人说吕布,有人说关羽赵云,还有大部分人说最厉害的是诸葛亮。但是,我那时候凭着一些片段的记忆给出了我自己的答案——郭嘉和司马懿。

当我的答案公布了之后,很多人都非常鄙夷。因为天妒英才,郭嘉很早就没有了戏份。而司马懿那时候还没有出场。但是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很多同学也都认同了我的答案。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读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接着电视剧的热播又认真的看了一遍《三国演义》, 那是我读书的开始——全因为央视给我的那个意外。

后来,我就从书架上拿各种书籍翻看,那些书籍给我的好处是,我的作文一直都被当做范文使用。

大概小学毕业之前,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里除了西游记之外的三本,看过了《莎士比亚全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以及《红与黑》。

小学毕业的暑假,家乡开了第一家游泳馆,露天的那种。一群没有暑假作业的小伙伴争相办了月票,30天内不限次数不限时间。我也办了一张。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大家就带着自己的小书包骑车去游泳池。每个人的口袋里带着月票,泳裤,泳镜,洗漱用品。我比他们多了一样东西——书。

每天到游泳馆洗个澡,换上衣服,他们下水游泳,我就穿着泳裤坐在太阳伞下面看书。日复一日,直到暑假结束。其他人都能在深水区游泳,踩水。可是我,从来没有下过水。那个暑假,我看完了《永别了,武器》、《安娜卡列尼娜》、《牛虻》和《巴黎圣母院》。

初中时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阅读记忆,但是我家书柜上的大部头名著,我基本都已经读完。

高中时代,可能是我阅读最为疯狂的时候。晚上回到家,根本不写作业,就是疯狂的看书。看鲁迅,看余秋雨,看巴金,看老舍。还在学校附近的书屋租了一套四本的《世界通史》,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好处在于,我的作文一直是学校的范文,历史考试的分数从来都高得可怕。

学政治经济学的时候,看教材上的黑体字几乎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我打开了家里那套满是灰尘的《资本论》。

然后发现,教材里的文字都是《资本论》里的,而且,教材上用短短几句话解释的重要概念,在《资本论》里,都是用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来解释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我精读了《资本论》,结果就是我原本不低的政治分数,变得像抄袭了标准答案一样。

高中时学校总是去外面买一些盗版的模拟题,政治选择题一旦出现答案和大家的回答不一致的时候,我的班主任都会问我选了哪个。我的答案可能跟参考答案不一样,可能和其他同学也不一样。每当我说出答案,大家就会开始质疑。基本上在我说出我的理由之后,就不再有人说话。老师也会宣布,这道题就按我说的来。

高考的文科综合是政治历史和地理,政治历史各110分,地理80分。我是从来不学地理的。文科综合,地理部分除了计算时区的题目我得了几分之外,就再也没有得分。我的文科综合是221分。

高中时代的读书经历让我误打误撞的提高了政治历史成绩。接着,我开始读《史记》、《资治通鉴》、《左传》。意外的发现,语文试卷里文言文的部分,几乎都出自这里。

所以每次语文老师讲模拟题上的文言文时,都先找同学读一遍,纠正一下通假字的读音,然后叫我起来翻译。在我翻译的过程中,她会在一些特别的知识点上打断我,问我这句为什么这么翻译。我在讲述一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方法。翻译完毕,老师就开始讲后面的选择题。

高中三年的经历让我真切的体会到读书的作用,这并不像小学时的课间跟同学炫耀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灵魂的丰盛。借着这股势头,我又读了很多哲学书籍,比如柏拉图、尼采、黑格尔、弗洛伊德等等,不能说读懂了那些书,但是毕竟在心里曾经留下了一些记忆。

当然,我的高中三年除了文史哲之外,还读了很多言情小说。我班上有三个女生,读遍我们那个小城里所有的言情小说,什么琼瑶、席绢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写的东西。我在学校书荒的时候,就会跟她们借来看,她们看了全部,我可能看了绝大多数。。。

我的本科和硕士阶段,我读遍了我们学校读书馆里所有跟我专业相关的书籍。在大学后半段,我开始学会了选择书籍进行阅读。

工作了之后,总是出差采访,不再像上学时,没有整块时间阅读。 但是我每天都坚持三十分钟的阅读,不管读什么,专业书籍也好,文史哲经典也罢,哪怕是不一定好看的流行小说,我都会坚持下来。

读书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我们读了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已经忘记了,但是还有些东西是不会被忘记的。

考研的时候我没有复习政治,因为看过考试大纲之后发现除了时事政治之外,其他东西基本跟高中时的政治差不太多。政治考试的时候我崩溃了,因为发现有不定项选择。。。第一卷选择题50分,第二卷主观题50分。考试结束我在网上比照选择题的标准答案,50分,我只得到了19分。身边的同学都得了30+的分数,我当时觉得我可能还得再考一次。 但是当成绩公布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比他们少。我的总成绩是62分。这意味着,50分的主观题,我只扣了7分。这是读书的好处——很功利的好处。

还有一个很功利的好处,是我考事业编的故事。

当时很多人都在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我对这些是毫无兴趣的。但是身边的人都在考,家里也建议我考一次试试。于是,我就试了一下。没有复习,没有买复习资料,甚至不知道题型,我就带着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去参加了考试。分数我不记得了,排名是我考了第三名。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其实想要通过读书获得实惠或者某种好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很多人都热衷于流行小说,但是那些东西最大的好处只是让你跟着作者和主人公经历一次你不曾经历的人生而已。

我现在读书已经很少去看书单排名了,除非某些书籍长期的居高不下,我才会试着读一下,发现口味不适合,就立马停止。比如曾经很火的《解忧杂货店》,我看了两页就实在难以继续。而《世纪三部曲》我一个星期就读完了。

最后,我想说,读书还有一个好处。当你读书读得足够多,你就能够愉快的跟自己交流——你永远不怕寂寞。

如果一个人读了足够多的书,这些书籍给你的记忆会变成所谓的“文化”。而一个人有了文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日后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能和自己相处。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哎呀,为什么要恋爱,为什么要结婚,一个人多好。请记得,说这种话的人,多半是找不到人跟他在一起,而不是真正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真正享受一个人生活的人,并不会觉得一个人生活跟恋爱、结婚有什么区别,也不会去拿这两者去比较。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不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不是生活上的可以照顾好自己。真正享受一个人的生活,是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六神无主,是不会用买醉麻痹自己,是不会在有突发事件时方寸大乱。真正享受一个人生活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从容淡定的面对身边的丰盛和寂寞,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对错,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在放下手机时安然入睡,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笑着面对生活和生命,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正视自己的灵魂。

我想,当你能够笑着面对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不公,能够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好,能够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家来聊聊——读书,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