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七)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站得高的,反而站不牢;迈开大步想走得快的,反而走不远;自我表现的,反而得不到显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夸耀的,反而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反而不能长久。从"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行为就如同剩饭赘瘤。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先于天地而存在。无声又无形,它不依附任何东西而独立存在,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算作天地万物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叫作"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作"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又返回到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基,清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行走,不离开载重的车辆。虽然享有繁华的生活,却处之泰然而超乎物外。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丧身,躁动就失去了君位。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路的不留痕迹;善于说话的没有过失;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门门就使人无法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就使人无法解开。因此,有道之人总是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无用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叫因循常道。所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却很糊涂。这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