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日思』读陶行知: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您给他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这些句子经常出现在教育报刊中,也经常出现在老师们的论文、总结中。今天,终于在陶公的文集中看到原版了,出自1931年5月15日的《师范生》第二期.

成人们常常脱口而出的话“小孩子懂什么?” ,在先生眼中是多么无知的表现。因为在这样的态度下,牛顿被认为笨伯,瓦特被认为凡庸,爱迪生被认为坏蛋。若想翻转观念,必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也就是现在常被提起的“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

在陶公眼中,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发明家。从降生到成长,要不了几年的时间,便把世界看得水晶般通透,他们的小脑袋里不时冒出奇异的问题,能把大人问倒。他们能创造出五花八门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如果能完全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先生眼里去的一百个博士头衔也不多。

同样,小孩的情感也不可轻视!

“......他做了一个风筝飞不上去,是与欧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们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其他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去了一般的伤心。”

这段关于儿童心理的描写,惟妙惟肖。想想自己的童年,确是如此呢。可成了打人后,就忘了小时候的感受,只任由自己的性子,却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

“人人都说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无论年纪多大的成人,在与小孩子交流时,都应该想想这首打油诗,简单的道理,却不容易做好。因此,常常反思的应该是我们。

作为教师,更要把自己变成小孩子,做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王。先生鼓励我们: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学校里克变成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真正的先生!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先生!

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适合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

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是在他们的引领下,我才知道了QQ,学会了网上交流。他们的信息量非常大, 天文地理,国家海外,聊起来头头是道,有时我就甘心当个听众。去章丘实践基地活动的一周,更是他们尽情表现的大好时机。原本以为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过集体生活有出现很多问题,但他们处理得非常好,彼此间相互照顾,有时还会对我嘘寒问暖。真让我刮目相看!

所以,陶公教导师范生: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师范学校的同学们!小孩子变得成功便算毕业;变不成功,休想拿文凭!

哈哈!

我虽已为人师多年,但从没有真正地去学习变小孩子。从当下开始吧,努力从内心去变一个小孩子!

先生的两首经典小诗,抄录如下。它们提醒我:要善待每一个孩子!

(一)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学堂成了害人坑!

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

你说瓦特庸,

你说牛顿笨,

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

若信你的话,

哪儿来火轮?

哪儿来电灯?

哪儿来的微积分?

(二)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

坐火轮,

点电灯,

学微积分,

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读日思』读陶行知: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