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与三十六计-混战计/金蝉脱壳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之蛊。

[解析]:“金蝉脱壳”早在《元曲选》中就已常见,如《朱砂担》中唱道:“兄弟,与你一搭儿买卖呀,他们倒做个金蝉脱壳计去了也…….”又如关汉卿的《谢天香》:“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得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成虫的时候,要脱去原有的皮壳,比喻在别人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安全脱身。作为一条应用于军事上的计策,就是指用一些形式上的假象来迷惑、稳住敌人,从而使自己或能转移主力,或能脱离险境。

此计常应用在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我方处于被动挨打危在旦夕的情况下。有时为了达到将我军主力转到另外一个战场,却又不想让敌人知道,使其还以为我军主力仍在原地的目的,也常采用此计。此计的最终目的是“脱”字,那如何才能“脱”得迅速,“脱”得安全,“脱”得神不知鬼不觉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存其形,完其势”,也就是说要为敌人留下一些逼真的,表面上的假象。当别人信以为真,被蒙在鼓里时,我军便可在“友不疑,敌不动”的状态下,顺利地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或转移或撤退,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那么,我们需采用什么样的“壳”,才最能蒙骗敌人,最能帮助我们脱身呢?这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例如,可以保持那些早被敌人了如指掌的,敌人也以为是在其控制之下的,我军原有的军事部署、兵势阵形等表象,使得敌人放松对我们的警惕和戒备。这样,我们就变得有机可乘,有隙可逃。也可以用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方法来迷惑敌人,一来使其摸不清我军的真实兵力和布阵,二来也可将敌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事情或地方上。进而使敌人或心存疑虑不敢轻举妄动,或错误地改变攻防重点,解除对我军的监控和围攻。使得我们有条件和时间,安全地、及时地脱离陷地,转向它方。最不得已的方式就是先假意屈从于强敌,可以用一些小恩小惠来抛砖引玉取悦于敌人,或用一些信誓旦旦的保证和一些足能让敌人放心的信物、把柄来取信于敌人。进而以此来稳住敌人,松懈敌人,使得我们能寻机潜逃,甚至能让敌人放心大胆毫无顾忌地放我们出逃。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一旦条件成熟就应果断地、迅速地撤离,切忌犹柔寡断患得患失,更不能行动迟缓贻误时机。要知道煞费苦心得到的良机,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三国计例]:

虽是丧家犬  却还自高自傲

招来杀身祸  只好脱壳而逃

话说吕布在中了王允的连环美人计,杀了他“义父”董卓之后不久,就被董卓的部将李  、郭汜打得一败涂地。走投无路之中打算去投袁术,怎奈袁术不愿收留将其拒之门外。吕布又只好转投和董卓有宿怨的袁绍,还好袁绍留下了他,并让吕布和他一起去攻打常山的张燕。这一仗吕布打得非常漂亮,袁绍因此而大获全胜。从那开始,吕布就自以为得志,越来越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对袁绍的部下也总是傲慢无比。这样一来,就使得袁绍对吕布极为不满,并准备找机会除掉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不料,袁绍的这个想法不知怎地被吕布察觉了,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吕布便向袁绍请求离开袁营。

袁绍假意应允,在吕布动身那天还派了三十名兵士护卫吕布。这些人名为护卫,实际上是寻机在半路途中杀掉吕布的。对此,吕布是非常明白的,他深知自己随时都有被暗杀的可能。当天夜里,吕布和那些袁兵一起在野外宿营,吕布命袁兵睡在帐外,而自己则与一位心腹之人睡在帐内,并让那人鼓瑟弹琴。因为瑟声一直未断,所以袁兵总是认为吕布还在帐蓬内,而吕布则利用这个机会,偷偷地从帐后逃走了。等到三更过后,袁兵们悄悄地钻进帐蓬里,然后一拥而上举刀朝吕布的睡床就是一通乱砍。等发现情况不对头时才点灯察看,这才发现吕布早已不知去向。

此时的吕布完全是一个孤家寡人,势单力薄。因此他要想靠硬拼明目张胆地逃出虎口,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以“瑟声”作为一种外在的假象,用来迷惑和蒙骗那些袁军刺客。进而达到稳住他们的目的,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可以安然离去的机会和时间。


势单力孤  刘备只得东躲西逃

几陷险境  皇叔总能金蝉脱壳

在三国众多的风云人物中,刘备算得上是一个“金蝉脱壳”的高手,特别是在他事业的初期。那时,他兵微将寡势单力孤,总是被强大的对手追杀得东躲西逃。但是刘备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逃脱虎口。下面,我们就讲述两个刘备在这方面,最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有一次,刘备被吕布打得一败涂地,不仅丢了根据地沛城,还与关羽、张飞失去了联系。刘备见情况危急,就只好弃了妻小,自己匹马而逃。途中刘备听从了谋士孙乾的建议,决定暂时先去投靠曹操。见到曹操后,刘备对其细说了失沛城、散二弟、陷妻小之事,直说得连曹操都为之落泪。于是,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避难请求。后来,关羽找到了张飞,兄弟二人又一起来到曹营与大哥刘备团聚。

栖身曹营的刘备时时都在防着曹操的加害,因为他知到曹操的野心和狠心。特别是在曹操与他“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就更加小心谨慎注意伪装,因为刘备已经清楚地知道,曹操已把自己看作唯一能和他争夺天下的真正英雄。在这种随时都会有杀身之祸的情况下,刘备只好采用韬晦之计,每天不问政事,而是一心一意地在驻地的后花园中种菜,亲自锄草,亲自浇灌。最后弄得关、张二人也大惑不解地问道:“兄长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这是为何?”刘备答道:“我之所以学圃,就是想让曹操认为我是胸无大志,好放松对我们的戒心和监视,这样你我兄弟三人才能够安然无恙地渡过这段寄人篱下的日子,才能找机会逃离虎口。”

有一天,刘备正和曹操饮酒闲谈,曹操的部将满宠来报,说:“近来袁绍打败了公孙瓒,袁术也想和袁绍和兵一处。如果他兄弟二人果真能并肩协作,那我们就狠难将他们铲除了,所以请丞相速定良策。”闻听此一番话,刘备不禁暗想:我不就此时寻个脱身之计,更待何时!于是立刻起身对曹操说道:“袁术若去投袁绍必定会从徐州过,我请丞相让我亲领一支人马在半路途中进行截击,一定能将袁术擒获。”不想曹操竟欣然同意,转天就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前去截袁。刘备离开许都后,刚刚听到消息的谋士郭嘉急忙来见曹操,说道“昔日刘备为豫州牧时,我等就请求丞相杀之,而您就是不听。今天又给他兵马,这不是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吗?以后再想铲除他就很难了!”曹操也觉后悔,急忙派大将许褚带兵前去,务必将刘备追回。可刘备那里会肯,使得许褚只好无功而返。

另外一次,是曹操发现刘备也在献帝的“反曹衣带诏”上签了名后,便亲领大军前来讨伐刘备。刘备当时还远不是曹操的对手,很快就被曹军打得大败而逃。刘备自己投奔了袁绍,张飞藏进了芒砀山中。而关公却因保护刘备的妻小被曹操困在了一个小山上,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暂时顺降了曹操。

没多久曹操又与袁绍交战,关公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便挥刀上阵,力斩了袁绍的心爱之将颜良,这下可给刘备找了大麻烦。试想,刘备正在袁绍营内避难,被人家捏在手心里,靠看人家的脸色过日子。而他的义弟恰在这个时候,帮助袁绍的敌人把人家最心爱的大将给杀了,这不等于非要将自己置于死地吗?袁绍闻听此事后果然勃然大怒,指着刘备厉声喝道:“你弟弟斩我爱将,你必通谋,还留你何用!”说罢便令刀斧手将刘备推出去斩首。好在刘备还算是一个老手,见此情景一点都没有惊慌,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袁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而绝了往日之情。我自从与手下失散后,并不知二弟云长现在身在何处。天下同貌者不少,难道只要是赤面长须之人就一定是关羽不可?还请袁公明察。”袁绍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主见之人,再听刘备如此这般一诡辩,便顿生悔意,还责怪自己险些误杀了好人,于是又请刘备上帐来坐。

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一个杀身之祸刚被刘备用花言巧语蒙骗过去,那前方就又传来了“噩耗”,说前去为颜良报仇的,袁绍的另一名爱将文丑也被关羽一刀给砍死了。这次袁绍也不和刘备过话,只骂了刘备一声“大耳贼”,便令人将刘备推出去斩首。刘备急忙大声喊道:“容我说一句话,再斩也不迟。曹操向来忌恨于我,今知我在袁公处,故意遣关羽上阵杀了颜、文二将,想以此借您的手来加害于我。”真是刘备命不该绝,袁绍听了刘备的这一席话,竟然又放过了刘备。而刘备他自己心里明白:袁营是再也不能待了,如果再不寻机离开,早晚会被袁绍杀害的。于是,刘备就和孙乾、简雍商定,以到荆州去说服刘表共同抗曹为由,乘机脱身。转天,刘备就向袁绍请求道:“荆州刘表镇守荆襄九郡,兵精粮足,应该和他联合起来共抗曹贼。他与我同宗,我去说服他,他必不会推辞。顺便我还能将关羽召来为您效力。颜良、文丑可比为二鹿,而关羽乃是一只猛虎,失二鹿而得一虎,这岂不是一桩美事。”袁绍听后大喜,马上就表示赞同。就这样,刘备就又逃离了险境。

刘备的这两次惊心动魄的“金蝉脱壳”,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在无路可逃的万般无奈之下,才假意投靠敌人以渡难关。当发现自己已是身陷险境,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时,又都是或用行动或用言语的假象先麻痹、蒙骗、稳住对方,然后再伺机脱身。试想,如果刘备在曹操面前是一付锋芒毕露,英雄气十足的样子;如果刘备不能用巧言来蒙混过关,然后又自报奋勇为袁绍去说服刘表召来关羽,那么他就不会“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曹操、袁绍也就都不会犯了一个“一日纵敌,万世之患”的大错误。


孔明遗计骗过司马仲达

虚张声势安然撤回兵马

孔明在第六次举兵伐魏后不久就病倒了。这一是因为他事必躬亲,积劳成疾,二是因为战事突然有变,战胜魏军又已是不能,因而使得孔明心力交瘁,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孔明对部下杨仪等人最后一次“面授机宜”:“我死之后,千万不要发丧。可做一大龛,将我尸坐于龛中,并将七粒米放入我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一定要安静如常,切勿举哀,这样将星就能不坠,我的阴魂也能自起而镇之。而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会惊疑,我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地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你等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再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中,推至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必会惊慌而走。”当晚,孔明就病死在了五丈原。孔明死后,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发丧。将其尸体依法成殓,放入龛中。随后传密令,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司马懿夜观天象,见一大星自东北方流于南方,后坠于蜀营内。见此情景,司马懿惊喜万状,料到孔明已亡。随即令起大兵追之。刚出寨门,却又疑虑道:“孔明善用六丁六甲之法,是不是见我久不出战,故以此术诈死,进而诱我出兵。我若追之,必中其计。”于是他又勒马回营,只派夏侯霸往五丈原去探个分明。等到夏侯霸到了五丈原时,已不见了蜀军的一兵一卒,他急忙回营向司马懿汇报。司马懿听后,直气得顿足捶胸:“原来孔明真的死了,快快起兵追赶!”

经过一阵狂追猛赶后,总算望得见蜀军的后影了。谁知猛然一声炮响,只见蜀军全都返身杀来,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一见,不禁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内有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着羽扇纶巾的孔明。司马懿急忙高喊:“孔明尚在,我们中计了,快撤!”背后姜维还在大叫:“贼将休走,你等中了我家丞相之计了。”魏军一个个都魂飞魄散,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司马懿狂奔了五十里,才被后面的两员魏将追上。并用手摸头问道:“我还有头否?”真是一付十足的狼狈像。

过了两天,乡民们奔走相告说:“蜀兵退入谷中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了白旗。原来孔明真的死了,只留姜维带一千人断后。前日车上的孔明,其实是个木人。”事已至此,司马懿也只能自责道:“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便开始流传起这样的一句话:“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字仲达)

孔明的突然死去,一下子将蜀军置于了一中极为危险的境地。首先,主帅刚亡,军心必定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因此不能再与魏军继续对峙。然而,就是撤退也是凶多吉少,因为一旦魏军乘机追杀,那么群龙无首,无心恋战的蜀军很有被可能一击即溃,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孔明死前早就估计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姜围他们用秘不发丧,悄然渐退;用回旗返鼓,调头反击;用中军大旗,车中木像来蒙骗司马懿,吓退魏军。这不仅能使蜀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安然退兵,还能在魏军追击时给其以沉重的打击。

[注释]:

1.存其形,完其势:意为保存我方原有的军形和阵势。

2.友不疑,敌不动:意为使友军不产生怀疑,使敌军不敢轻举妄动。

3.巽而止蛊:此语出自《易经·蛊》卦:“蛊,刚上柔下,巽而止蛊。巽,可通‘逊’,有退让,后撤之意。蛊,意为顺利。句意为,用退让和撤退来躲过灾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风云与三十六计-混战计/金蝉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