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喜欢唱歌,跟人一起唱歌的时候,如果听到对方唱得好,就一定要请对方反复再唱,然后再跟他一起唱。
儒者的生活,不像后世的道学先生,板着个脸孔,满嘴仁义道德,好像你干什么都是错的,严肃严厉的不得了。
仔细听,听听具体好在哪里,琢磨他的歌唱方法和技巧,然后学习。
今天学到了好的唱法,很开心,和他一起唱,啊!原来这么唱就好听!
朱熹赞叹说,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到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切,而其谦虚和审密,不掩人之善又如此。
所以“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原来这么唱就好听!
详味之,详细体味,读《论语》一定要慢,最好一天只读一句,详细体味,我有这意识吗?我做到了吗?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先来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内容比较长,像一个情景剧,说的是陈国的司寇,直接问孔子说:鲁昭公,你们的国君,他知不知礼,是不是一个懂礼的人?孔子面对这种挑衅式的问句没有多说,就说了一句知礼,就走了。
陈司败不满意,就招呼孔子的弟子巫马期,向他一作揖,把他请上前来,跟他说:我听说君子不党,没有偏私,你的老师不是君子吗?他有没有偏私呢?鲁昭公娶了吴国的同姓女子,叫她吴孟子,这都叫知礼的话,那还有什么人是不知礼的呢?
巫马期回头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说:哎呀,我真是幸运,我有错就有人给我指出来。
简单的内容其实包含着很多深意。
第一,就是外交。你出国去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单独代表你自己了。敏感问题牵扯到自己的父亲或者国君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回答,要子为父隐,臣为君隐。
第二,大家要知道,同姓不婚,这是为了民族的整体优良。
第三,作为臣子的一个修养就是,有善归君,有过归己,替他承担一下,你能做到这一点那就不简单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章,是孔子唱歌的故事,学习之道,取人之长。
先看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里面有一个和字,大家注意一定读四声,应和的和。
如果解释的话有两种解释,大家先听第一种,然后我抽时间给大家讲第二种。
第一种就是孔子喜欢唱歌,跟人一起唱歌的时候如果听到对方歌唱得好,就一定要请对方再唱一次,然后跟着他一起唱,你唱我哼,争取像你一样来表现。这是一种解释,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观点。
从这里看,是不是大家觉得孔子特别可爱。老头虽然说岁数大了,但是你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暮气沉沉的景象,而看到他是朝气蓬勃,像一个少年。
听人歌唱的好听,就赶紧让人多唱一遍,然后学下来,以后跟着唱,这是不是少年才有的呀?
你看现在几个老头一看到有什么好东西就这样做的呀?没有几个。孔老夫子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
这与我们脑中想象的道学先生,板着个脸,满嘴的仁义道德,好像你干什么都是错的,严肃的不得了是不是大相径庭啊?
红楼梦里面有个贾政,贾宝玉他爹,你看他只要一出场就板着个脸,就好像谁欠他二五八万似的,这就是道学先生,假正经。
孔老夫子非常生动,非常活泼,非常年轻,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好学的心,上进的心。你在他面前就觉得他是一个长者,值得尊敬,也像一个少年,能够玩一块去。
在论语的《先进篇》,就是以后要讲的,那边有一段说,孔子赞叹曾皙的理想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雩,咏而归。
说的是暮春时节,就是春天快结束了,夏天快来了,正好由冷变暖,开始变热了,可以洗澡了,天气暖和了,春天的衣服也可以穿了,和五六个人带着七八个童子一起出去春游,在沂水河畔游泳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你看看这种场景是不是特别令人羡慕。
一说起这个,我们脑子里面就有这种美好的画面,恨不得我们也去叫几个人,一起去郊游去,觉得特别特别有意思。
孔子听人唱歌,只要听到对方唱的好的,一定要停下来请对方再唱。
这是为什么呀?朱熹说: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就是仔细听听听,具体好在哪里,琢磨他的歌唱方法和技巧,然后学习,是学习之道,既然觉得好,你要下工夫去研究琢磨效仿,这是第一步。
而明白之后,跟他一起唱,模仿他的唱法。朱熹说,这是,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就是我学到了好的唱法,很开心和他一起唱,哇,原来唱这首歌那么好听,这么唱就好听。
大家能不能感受到一个人学习的快乐,学习是快乐的!所以说我们不要把它当成痛苦的事情,什么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要,我们要真的感兴趣,你会乐在其中。
这里面来讲一讲,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后世都把这个词解歪了,解成:对人要有善意,要善待人。
原意不是这样的,先看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中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就是看见别人好的地方就跟着学。
那为什么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把与人为善抬得那么高呢?这是因为人都愿意抬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什么东西是跟别人学的,要么宣称自己是原创的,要么就是学了别人的东西,非得改一改,改成自己的东西,显得自己逼格有多高,事实上有必要吗?
能够直接模仿学习别人,是一种不掩人之善的大德,就是学习进步的大智慧。
在《中庸》里,赞美舜:不自用而取诸人也。不突出是自己的智慧,什么事都多问多学,这是王者之道。
咱再说到孔子。孔子好古,敏尔求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特别强调,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没做什么呀?我也没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向前人,向别人学习得来的,叙述他们的思想而已,哪有什么是我自己的呀!
听听孔老夫子,他这样说,他真的没有自己的东西吗?不是的,他是集合了先贤的精华,成了自己的东西了,然后传诸于后世,他学的谁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学他是真真正正的。
就像剽悍江湖的猫叔,他一年见了100多个牛人,他学谁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跟他学是真真切切的,好多人都跟着他学。
你像罗胖他的得到,他也说的很清楚,我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我的东西都是学别人的,我来转述,我是知识的转售商。
他也真的没有自己的东西吗?不是的!学到别人的用好了就是自己的,大家一定记住谁用的好归谁,你用的好,就是你的。
所以学习不分大小,不是说这个易经我要学,然后一本正经的,那些小的就看不上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一个歌只要好听,我们就要学习,模仿,跟着学,争取我也能唱而且唱的好听。
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到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切,而其谦虚和审密,不掩人之善又如此。所以一事之微,而众善集,有不可胜者焉。读者宜详味之。
所谓的详味知就是详细体味,我们读论语是不是要慢,最好一天读一篇,具详详细。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正是如此啊?
是,我们已经做到了,从3月11号开始到今天整整190多天了吧,我们一天学一章,仔细品味这句话是什么背景?说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意思?
历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当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如何如何,怎样怎样?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说实话,看到这句的时候我是非常自豪的。
其实我们也正是这么做的,认真阅读那300来字的短文,把它发表在圈子上。
听解读以后,回馈下来,弄成文字记录在案,李婷来帮着记录,大家有空可以抽时间好好的看一看你留下的足迹,也可以去把百度网盘上把我讲的保存下来,,什么时觉得有疑惑再听一听,或者说看一看,收藏一下秋艳的。
因为自从她给我翻译以来,都发表在上。
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们对于论语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得到的会越来越多。说完了第一种解释,我们要再来看看第二种解释。
这是什么呢?就是和字。这里边的和不是跟着哼唱,而是什么呢?是照着他的去做,照着他的音乐韵律重新创作一首,是更高级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谁能做到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柳亚子是一位诗人,和毛主席的关系特别好。他写了一首浣溪沙赠给毛主席,说: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主席收到了柳亚子的这首词以后,就立即和了一首,所谓的和就是照着他的曲调,就是他的韵律,我重新再做一首和之相关的,意思差不多的,不过意思表达一首大体还是那个意思,但是我用我的嘴说出来和你的不一样。
是怎么回答的呢?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韵还是那个韵,意思也差不多,但是高下立判,柳亚子是赞扬赞美歌颂毛主席。而毛主席歌颂谁呢?歌颂人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我们5亿中国人的集体功劳。这是真正的和,就是和,韵也同,意思也同,叫和。
步其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韵脚相同,但是意思不一样,我另外表达其他思想。我还没找出来啊,是有这样的例子的,你比如说还是浣溪,那毛主席和柳亚子的这是和,基本上意思也差不多,但其他的可能韵相同,但是我表达的另外的思想,大家知道就可以了。
就相对来讲高深一点,我相信我们这些战友大部分可能做不到,包括我在内都做不到。
没关系,我们要知道,知道了就有可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样的话,同样的意思,不同方式来表达,这也是学问。
我们多次提过说孔子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他整理了《乐经》,不过后来这个失传了。孔子因为有音乐的心熏陶,所以他的一生虽然有时候很困苦,但他不改其乐,这其实就是文学艺术修养。
普通的像书法绘画,弹琴等等,都有类似的作用,像这些东西它都是学无止境的。比如说我们学书法,你写的字好,还可以更好,永远没有头,像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他们一样可以更进步。这些活动,他会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让我们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增强我们的修养。
好了,时间也到了。这一章说的很简单,就是孔子听人唱歌,歌唱得好,一定要让人再唱一遍,然后跟着应和,或者进一步说我在创作一首歌,来表达我的喜欢!
明天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咱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