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是克里斯多福.孟的著作。被书中通往灵魂的桥梁这个副标题所吸引。是凡人,几乎都会为亲密关系而烦恼。作者的观点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的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为什么当初在绚丽期爱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通常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其实这种投射,是把我们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爱情是如此的盲目冲动,我们的头脑也会愚弄我们的,在恋爱期我们是如此最欣赏对方的优点,可能到了后期正是我们想离开的原因。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为对方拥有我们幸福快乐的钥匙,竟然胆敢不给我们。作者这本书里大幅度的让我们知道在幻灭期我们和伴侣会用什么样的偏差行为来进行权利斗争,让对方屈从,好让我们自己快乐。而好多佳偶在幻灭期就阵亡了,他们没有进入内省的阶段,我看到这本书是幸运的,随着作者在幻灭期找到自己,来用爱修复这段权利的斗争。

  下来几点就是我的收获点: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孩童的两大需求点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项需求来自相同的根源,那就是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需求。

    会面临另外一个现实残酷的事实:将不会有人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会有带着所有感情、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另一段之旅。希望找到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爱人。有一个最好的常用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为了对方的注意来吸引到他,搞不好对方也在做同样的事。误以为这就是拥有了所需要的东西,即使连我们自己都讨厌面具下隐藏着的需求,我们还是会尽力表现最好的一面,以求达到目的。常常会做制造梦想的机器人。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时,心中描画出的梦中情人。随着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梦中情人的蓝图自然会变得愈来愈复杂。于是就有了开始做改造计划,把伴侣变成自己梦想中的样子。这种改造计划会让自己迷失自己,忘记了自己。任何一段感情里保持自己的骄傲和独立,不屈服、不依附,做真实的自己爱自己。

    期望=愤恨的前身。期望终究会转变成愤恨。在一起一段时间会觉得不在令人心旷神怡满心欢喜,只剩下生活的鸡毛琐事,一推脏衣服、孩子的学习、家人间的相处,他带给予不了自己舒适觉得不满不公平。这就到了幻灭期。这个时候就要了解自己期望背后的需求,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自己一样伴侣去做些什么,却不觉察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我们一样伴侣说或者做一件事,但不会意识到我们希望他这么做,其实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某些情绪上的需求。我们并不是真的让伴侣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要他们证明我们的价值,我们希望确认我们是值得被爱。如果要安全渡过需要学习放手和接受。不能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伴侣身上,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你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就能感受到纯碎的爱。那么在一起分享的事情就多了关系也拉近了。学着接纳伴侣,也能学习到接纳自我,而不在认为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学会了放手和接受之后,会明白,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自己心中。

    大人其实也只是幼稚的小孩。为了吸引伴侣的注意,会装可爱、亲切、坚强、有趣、聪慧、有耐心、勇敢、害怕、脆弱、心不在焉、有深度、酷、辣等等这些方法,每天表花样。早晚有一天伴侣会厌烦,这种行为背后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每天都看到这样的举动,很快习以为常而不在注意。会让自己更为的沮丧。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了权利斗争。权利斗争愤怒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愤怒也会让人无法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与关怀。发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第二能让对方有罪恶感。如果希望拥有亲密美好的关系,会考虑对自己的愤怒负责,充分感受它,不要把怒气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会发现生气是为了逃避什么。不管多大的痛苦,只要集中全部精神面对它,就能有效的减少痛苦,并让它转变为正面的感觉,这感觉就是爱。爱会找到出路。必须经历漫长的旅程,两颗心才能合而为一。

    有效的八个沟通:

      01.我想要什么?(自问:我想要什么?我希望自己是对的,还是希望自己是快乐?我要冲突还是要和谐?自卫还是互信?孤立还是亲密?我想要单赢还是双赢?我想要妥协,还是完善的解决之道?想要什么,就会的到什么。想赢就一定会在冲突中争个胜负,但是胜负之争只会让胜者有罪恶感,且让败者愤恨不满、心存报复。想一想在争论中赢过了伴侣,自己的心情会很好吗?这样就能结束吗?对方也许在等着机会报复呢。反过来,双赢的策略却能让两个人亲密关系更美好、更快乐,因为你们知道彼此都在为对方着想。)

      0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误会一旦澄清,就不要胡处乱想。指控对方往往是由太多的假设,事实都公开了,开始处理让事情更恶化。)

      0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表达绝对真实的事实的意思是,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如果只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那么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所看到的外在的世界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能够明白对自己负责的道理,就能更加了解自己每时每刻体验到的实物。)

      04.我或伴侣的情绪,是不是曾相识?(让对方代表两个人发言,如果你能用心聆听,就能察觉到对方现在的感觉,如果无法察觉,就要求对方多说一点,知道你能了解为止。一旦了解对方的感觉,你就会想起自己曾有过的感受,也就明白了自己的情绪。如此一来,你就开始分享对方的感觉了。)

      0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熟悉和家庭离不开,家庭是最早构建信念的地方,感受情绪的地方。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事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

      06.我该什么回应这种情绪?(这样问自己的时候,选择不在对负面情绪做出直觉反应,而去挖掘能让你得到平静、喜悦与爱的处理方式。心里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尽量不做保留也不抗拒,说情绪之外,不能在过程中放纵了情绪。通常这样做,伴侣会从旁支持。)

      0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能用有益的方式来影响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所要做充分感受怒气、悲伤或者承认恐惧,会觉得舒服多了,这样充满爱、更亲密的感情迈进了一步。当化解自己的情绪之后,发现另一扇门,通往更大实物的门。“空虚感”地带,是开始追求完全的自觉时才会遇到的感受。寂寞、无助、绝望、迷失等等。这样的感觉那么深远无边无际,害怕感受它们。空洞的感觉是造成我们限制信念的主因,坦然面对这些感觉,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尽最大能力将这表达出来,让我们会更了解自己的同时保护自我,不致迷失。为什么这很重要,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怕自己会被这感觉吞噬,因为发疯或死去。能够用负责

      0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选择面对自己最深层的感觉,你就可以开始将恐惧转化为爱意。在面对压迫性的感觉时,如果能够选择爱,就选择了比感觉很伟大的东西,而且同时也保护了自我。)

    我也拿出了笔诚实的回答了这八个问题,我的这段亲密关系,让我清楚目前处在哪个阶段,在修炼自己用爱意来修复。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感觉的意愿,是沟通的关键,也是解决权利斗争的方法。

    最大的受益:人机关系就是“给予与获得”,当从伴侣身上获得什么东西这样会失去平衡。当作者的理论是“给予与接受”,不想从伴侣身上获得什么东西,而变成情愿接受伴侣意愿给我的东西。当我在抱怨或者计较对方给予的少或者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我换一个思路就是接受接受对方给予我的,其余的期盼、安全感、归属感、愉悦都自给自足。

      读到这本书,我也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旅程。愿我一路有茶有酒;有业有友;胸中有傲,心怀慈悲;跟定大势,摆平现实;不忘初心,不负芳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关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