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也能找到自己拂尘的方式——解读陈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图片发自App

        下午在浏览公众号网文时,一篇“对话陈坤:干嘛非去在意别人眼中的我?”为题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针对陈坤发起的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而展开论述的一篇文章。

        文章之所以一下子能聚焦我的视线,是因为不久之前刚看了陈坤的随笔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完这本书,就会明白“行走的力量”诞生的发心和初衷。

        读这本书时给我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整体架构和铺陈如行云流水,文笔自然流畅,清新隽永;立意鞭辟入里,丝丝入扣,直抵人心。颠覆了常人对娱乐圈人士演而优学而浅的偏见。觉得这完全是一个成熟的笔者,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大众审慎的写作者。一切认真有担当的言行和举止都值得尊重,都可以视为道义。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点击量,打开微信读书,显示10.2万人阅读,这是对陈坤笔力的肯定,也足以说明书中的立意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呜。这是一本回归心灵的内心之作,之所以能引发众多读者的关注,书的背后折射的是广大众生共同的心灵暗礁和诉求,往广了说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症候。

        陈坤早年刚汲及影坛,便以一部家喻户晓的《金粉世家》而一举成名,倏然间把正值华年的他推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没有经过刻苦锤炼和打磨,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一下子春风得意马蹄疾,像是上帝尤其垂怜他而抛给了他一枚圣果,就这样在最好的年纪便坐拥人间春风三千里。

        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名声给了陈坤一时无法言说的成就感,平民家庭出生的他一夜之间到达了人生金字塔的顶尖,他无比荣耀和风光,一度也变得膨胀和虚妄。但这样的速来的成功也打破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自我进取的希望和快乐。他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付出不配得到这样的成功,但心这样的声名和财富有一天会离自己而去,年轻的心智开始变得患得患失,觉得自己驾驭驭不了变幻莫测的未知,逐渐地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失去了掌控力。荣耀感很快退去,他开始限入抑郁的状态,长时间的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图片发自App

        陈坤显然是一个面对情绪有着足够警惕和自省的人,他开始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情绪,决定逆流而上掐住命运的咽喉,开始展开自救。

        他以打坐的形式让自己进入到一种禅定的状态,安静下来进入到自己的内心,和自己进入深层次的对话,之后觉悟到自己缺的是内心的一个核,他要找到这个核,让自己安定下来,让生命重新焕发生机。他想给生命一个明媚阔朗的导向,让内心找到旗帜,能驰骋远航。

        于是他在想到自救的同时,也想到了普度他人,他想利用自己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更多和他一样有着情绪困绕的人,给财富一个正面的引导,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让自己感受到一种奉献的快乐。

图片发自App

        当我们把助人为乐作为普通人的行为准则时,我们的社会文明真的是跃足到了另外一种层次。这也应是人类精神发展的规律和高级诉求。陈坤是清醒的,也是可敬的。

        然后陈坤就想到了行走,行走是另一种禅定,2011年起他发起了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招募在校大学生和他一起行走,全程采用止语的形式,离开手机,在禁语的状态下让自己完全安静下来。关掉所有的外音让自己彻底地宁静,专注于体察自己的内心,极致地拥抱自己,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抚触和关怀,最终找到本真的自己。拨开层峦叠嶂的云雾重新探得生命的来处,明晓既往的归途。

        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也希望参于者能获得独特的体验,在这种特殊的体验中换发出一种强韧持久的力量,能够应对他们未来将要面临的深渠和暗礁,戈壁和险滩。希望在面临艰难险阻时有足够跳脱的智慧和心力。

图片发自App

          这场活动由2011年发起,至今已走过了第9个年头,在自救救人的路上,他坦言: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在这条堪称苦修的路上,他对自己愈来愈明晰,内心愈来愈安定,他获得了超然,获得了皈依。他说自己是笨的那类人,需要时时拂尘,行走是帮他拂尘的方式。

          在这个急剧奔腾的大时代里,每个人几乎都带着或深或浅的心理暗疾艰难行走,一不小心便会陷入多种情绪角力的漩涡。如果不愿意被浪潮卷没,那么就停下来自我拥抱,找到属于你的禅定方式,给心灵时时拂尘。或是走一段路,或是听一首歌;或是望一顶星空,或是观一朵行云;或是打扫一次房间,或是煲一锅热汤,切断身心之外的所有杂音,在一个完全私我的心灵空间里有足够的回味与思考,过滤与沉淀,而后能盈盈一跳,一跃而跳脱。

        愿你也能找到拂尘的方式,牢握内心的核。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你也能找到自己拂尘的方式——解读陈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