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

读书札记

陈林


喜欢读书,每有所得,随手记之,即成札记。

读书使人明理。《论语》让人初识仁义礼智信,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乃为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忠恕”之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为君子之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教人弃恶扬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教人重义轻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教人学会分辨君子小人。

读书使人长智。《孟子》让人明白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有四端之心,但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心者”凭借自己的智力优势“治人”和“食于人”,成为社会上层的统治者,统治并主宰“劳力者”;而身处下层的“劳力者”受“治于人”,只能将自己的劳动果实“食人”。社会分工的出现,使社会分化成“劳心者”和“劳力者”两大阵营。这样,社会逐渐产生出等级秩序和不平等制度,出现“天下交争利”现象,形成以利为中心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形成的强大势利洪流,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君王和皇帝称孤道寡,天下成了一人之天下,社会成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为了利,上至君主下至庶民百姓都在苦忙苦累,损天下以利一人,损别人以利自己。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政权断断续续,更跌不断,经济时好时坏,挫折连连。社会走着巨乱、升平、太平、巨乱的怪圈,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着一出出“忙”和“累”的人间喜剧。

读书使人增识。从《史记》到《明史》,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段段记录帝王将相建功立业和仁人志士立德立言的历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黄帝炎帝阪泉之战,黄帝蚩尤涿鹿之战,皆为争夺人口土地。启废禅让立夏,成汤伐桀建商,武王伐纣兴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两晋,五代十国——国家的兴旺衰落,王朝更替改换,天下不断上演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正剧。帝王将相有的为中兴而发奋图强,有的为争一日之雄长,称王称霸于天下,不惜兵戎相见,以死相拼,人人欲得天下而后快,常常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五国争霸抢地盘,七国称雄战频繁。合纵连横争天下,远交近攻闹翻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换代,世事兴衰,多少小人物在命运的漩涡中无奈地苦苦挣扎,历史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剧,其中的辛酸又岂是一个“苦”字了得。孟姜女痛哭倒长城,蔡文姬含悲入匈奴便是对生存之“苦”的血泪控诉。

仁人志士为济世而奔走八方,立德立言。神农氏遍尝百草,教人耕作,误食断肠草而亡;大禹疏九河,定九州,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孔子开万代风气,立万世师表,于民间设馆授徒,率弟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学,教化天下,“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将文明火种播撒华夏大地,令千秋万代同沐儒家文化的光辉。司马迁寻访史迹,忍宫刑之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煌煌千古巨著《红楼梦》。

读书让人记住了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霍去病,“闻鸡而起舞”的刘琨,“中流击楫”的祖逖,矢志“唾手燕云,复仇报国”蒙冤风波亭至死不反的岳飞,誓死不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虎门销烟“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誓与兵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他们前赴后继,血洒疆场,演绎着忠君报国的感人历史。

读书亦让人记住了一些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名字。传《周礼》的姬旦,删《诗经》的孔丘,著《道德经》的李耳,写《孙子十三篇》孙武,撰《孟子》的孟轲,作《庄子》的庄周,吟《离骚》的屈原,注《说文》的许慎,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北海牧羊的苏武,望闻问切的华夏医祖扁鹊,论伤寒的医圣张仲景,发明麻沸散的医仙华佗……

         喜欢读书,每有所感,杂而集之,实为杂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