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心源周炜强老师

采访目的:完成写作任务、增进同事间的了解。

采访人:郑方       被采访人:周炜强

时间:2109年11月16日

地点:心源学校静心室

清晨上学路上,常见他开着一辆小旧车,一路捡到人捎到学校。

四楼办公室办公,常见他穿着一件红色夹克、一双布鞋,微笑着沉静少言。

六年级孩子喜欢帅气的他,老师们喜欢找手巧的他帮忙干点活,学校里涉及木工的活大多是他干的。

为了更了解这位同仁,我特翻看了他的微信朋友圈,木工、自然建筑、面包披萨、珍珠奶茶、儿子等字眼跳入眼帘,一位会生活的同仁啊!他的微信名是周炜,头像是立冬雪图。

带着写作任务和好奇,昨天约了周炜强老师于今天8:00-8:30采访。

问:你的读书阶段是怎样的?有哪些事、哪些人令你至今记忆深刻吗?

答:那时,小学一年级开始走路上学,路程不远10分钟左右。当时与家人居住在城市,对农村生活没有记忆。家有二层楼,因父母工作忙,常被锁在二楼,从二楼往下看别的孩子在玩,心里羡慕。三四年级常自己做饭,有时早餐自己到外面卖来吃。

    记忆里,学校生活很平淡。初中阶段和几位玩得来的朋友在运动中度过。早上5点多去跑步,打篮球、跳远什么都玩过,当时想的就是怎样把身体练好。班里男孩比较谁的力量更强,也有打篮球的、力量型的偶像。和现传统学校一样,体育课常被语数课占用。学校少有艺术方面的学习。

      进入了中专,想着读几年后就可以出来工作了,这样的计划对自己无太多压力。的确,那几年过得轻松,在运动、机械电器专业上努力。想着:毕业出来到技术岗位上实干。而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手艺人才。当时中专学校承诺出来可以有较高岗位工作如管理者等,但发现读完后未如能如愿,于是自己找工作,找到一份机械冲压模具的工作,在那里学了10个月,操作切割机。

     10个月以后,到了爸之前工作的做地毯的工厂,从事与机械有关的工作。在那里一做就是六年,工厂无休息,工作时间从早7点到晚上7点,12小时制。父亲在我读中专时去世,当时我才17岁,父亲在生意方面留下一些债务,房子被拍卖了,我们需要解决住房问题,于是向亲戚借了几万块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工作辛苦也需要继续做。再后来工厂转型了,我重新找工作,不想再找与之前相同的工作了。

问:当时有特别想往哪方面发展的想法吗?

答:希望新的工作可以自由些,发展空间更大些。想在江门应聘业务员,做法律的、知识产权的公司都去应聘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生产线,厂内以自动化居多,自己在业务员岗位但做的还是技术人员工作。三年过去,看到某些业务员的做事不够光明,自己选择了离开,转而借同事的一些工程来做,一方面自由些,另一方面能承担起经济压力。

     再后来,和晓芸爸爸搭竹子棚,竹棚多用来做工程外墙。我主要工作是:寻找和恰谈工程单、聘请工人等,同时得到晓芸爸的指点,这份工作持续一年多。因这份工作需要投入资金较多,考量后决定放弃了,转和芸晓办起家庭幼儿园,开始教育项业。

     当孩子长大,入读了公立小学,就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感觉儿子的状态不太好,想改变,于是认识了扈老师,最后走入心源自然学园担任老师。

问:你喜欢的生活是怎样的?包括家庭、工作、环境等。

答:想要的生活,理想的是自己有地方、农场、有自己盖的房子,过上田园生活是最终的理想。这需要在经济上努力的。现做的事情是为以后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现代人需要自然越来越多,人离开自然就易生病,城市病。城市生活的节奏快,工作赚钱却去买不健康的东西,不想过这样的循环生活。

问:我好奇,你的身份证上的名字是?

答:上学时同学都叫周炜,用家乡话来叫,简单也顺耳些。

     感谢炜强老师接受此次采访。采访于8:40准时结束,捧着电脑记录好的采访初稿,走过六年级课室准备上《数学》主课。在此次采访里,从炜强老师身上,我看到某时段对现实的无奈到某时段对生活深层的思考:生活为了什么?从选择轻松到无意识的计划、意外的变化、现实挫折、到渐清晰自己想法、有方向的决择、为将来做铺垫,最后实践理想。转化一点点在发生着,在朴素沉静的炜强老师身上,思索的答案:最终为了寻求一种健康的、自由的生活方式。感动:每个生命的不易、每段体验和清醒的转变。祝福!愿梦想成真。

                                                                                                               郑方初稿

                                                                                                           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访心源周炜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