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看千年前的处世之道

《人间世》以看似独立又相辅相成的5个小故事讲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和自处的人生态度,

第一个是颜渊要去卫国,要以正义之名劝卫国的暴君,孔子对他讲要先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去批评别人、才能繁荣自己的道理。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之前为了提倡助人为乐,总是教导孩子有爱心,却忘记了只有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之下再去帮助,《孟子》中“富则达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有类似的观点,道家提倡道法自然,顺势而为,其中有点“大道无情”的意味,但是如果“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能力,莽撞行事只会伤人害己。

互联网大佬雷军说“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马云说“风停了,猪也会摔下来”。顺势而为的前提是了解规律,顺应自然,就像《逍遥游》中的大鹏鸟一样,“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学会借势,特别是在职场中,懂得自己的优势,认清形势,顺势而为是一种做事方式,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

第二个是楚国的叶公子高要出使齐国,来请教孔子,孔子给他讲如何做好外交官的道理。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把自己无可奈何的事情看成是命定之事的时候,就来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看似是消极的思想其实不然,做任何事情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在哪里,要有边界感。

在人世错综复杂的欲望刺激下,更易出现妄为的情况,那么人之高洁德行就无从说起了。结合叶公子高的故事,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要让我们客观面对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面对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不要强求,要量力行事,这样会少很多烦恼。

“无迁令,无劝成。”说着容易做到真的很难。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上级交待的任务如果没有完成一般会找客观原因,尽量避免是自己的错误,甚至会夸大其词。

“无劝成”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第三个是颜阖做太子老师的时候,去向一位高人蘧伯玉请教该如何应对,蘧伯玉提醒他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螳臂当车的道理。

有时我们做事只是出于善意,却往往得到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对善意的认同,需要双方心灵的契合。因此,既要考虑对象和条件,也要考虑方式和方法,既不要使其成为一种负担,也不要使其变成一种伤害,切莫“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第四个是匠石之齐、支离疏等“散木”“散人”的故事,叙述了保护好自己才能繁荣自己、无用乃是大用的道理。

这个故事重点在于讲述无用是处世之道,是避免祸患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庄子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环境之中,如何保命是首要条件。任何一种学说之兴起,莫不与大时代的环境有密切之关联。

人都知道有用之用,而不知道无用之用,有时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仅免刑焉”的乱世,无用之用,方能明哲保身。

同时也说明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把孩子的价值观单一化了,强调“有用之材”而忽视了不同孩子的“无用之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同时“鸿鹄安知燕雀之乐”是一样的。

最后是楚狂人接舆的故事来对有用和无用做了一个总结与升华,更表达了庄子的处世之道:“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庄子从来就没有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来世,更不会徒然地沉迷在过去,他总是以一种超然豁达的心态来对待人间万象。

这需要的不仅是直面现实人生的勇气,更需要有对幻象丛生的历史的深刻把握与领悟。对于难耐寂寞的现代人而言,恐怕这样的冷静平和,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看千年前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