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很久之前我害怕一个人出门,害怕接触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害怕孤零零的等待与守候。但此时的我更喜欢一个人在路上,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有人说旅行会上瘾,到了每年的某个时刻就会有想要出去的念头。我想大概是吧。我看过余秋雨写的文字,从最初的《文化苦旅》到最近才看的《千年一叹》,他不是在旅途中就是在写旅途事,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他的每一寸文字。我还看过毕淑敏的文字,从《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到后来的《非洲三万里》,似乎只有在路上,她才有写作的可能。除此之外,我还看过詹宏志的文字,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旅行是孤独人在寻找不同的孤独方式,旅行是不孤独的人寻找孤独的方式。”我不知道我应该属于那种,但我更愿意自己属于前者。于是便有了我一个人想要出去走走的念头。

去年十一假期,我就打算要来一场一个人的旅行,去我向往已久的圣地。奈何母亲大人极力劝谏,认为我是在乱花钱,且又不放心我一个人出去,对此我表示了强烈的抗议。恰逢那时我正也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离食不果腹也仅是一步之遥,于是只能作罢。但,内心中想要出去的欲火从未停止燃烧。

我想象着自己宛如空气般的躲在人群中不说一句话,静心聆听着陌生人与陌生的对白。有对生活的论断,也有对社会实事的点评,还有对此次出游目的地的解说。痛快极了。我还想象着自己犹如雕塑般的端坐在列车前行的座椅上,看着窗外一幕幕快速闪退的风景,然后融入其中,忘却自己正身处于一片嘈杂纷乱的车厢中的情形。完美极了。我想象着自己不曾领略过的一切,梦,也渐渐的变成了现实。

当我决定独自踏上去往远方的列车时,我没有说不出的喜悦,也没有说的出的不悦。似乎一切都是早已被安排妥当的,只是差一个时间点的到来,犹如古时的“午时三刻”。

我望着窗外一一褪去的风景,脑海里渐渐的清晰了一个人的背影。只听得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浅声的答道,“我懂!”

无人打搅的夜是黑的,犹如被浓墨浸染过的宣纸,不留一点原色。睡梦中的我似有听到窗外马路边那条小河的潺潺流水声。怎么?它是醒着的?我诧异的问着漆黑的夜。在白天时,我曾注意过它的存在,却不曾注意过它是会流动的,我一直以为它是睡着了的。那时的它静的像是一幅水墨画,在阳光的直射下,泛出波光粼粼的斑点来,犹如一颗颗璀璨又明亮的星宿。

也许白天的它是睡着的吧,只有在午夜时它才会醒来。也许白天的它也是醒着的,只是喧闹的街区吞噬了它本应有的存在。无论是那种,我都无力再去理会它,我实在太累了。我只得容那潺潺的流水声伴着漆黑的夜堂而皇之的潜入到我的梦里去,我别无他法。次日的晨曦间,我俯身向外望去,没有一丝的动静,它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静的如一滩死水。只是隐约中能听到一点似有似无的潺流声,但随着街道的快速苏醒,那声音也渐渐地被吞没了去。

临行前的最后一刻我又仔细的端详了它的样子,我想记住这个我生命中只会出现一次的样子。它清澈见底,让人误以为它是睡着了的,为了验真我的猜想,我扔了一块石子进去,只听得它“痛”的一声,泛起了几圈涟漪,接着又恢复了它本应有的样子。我笑了,我笑它的伪装,也笑我的无聊,于是我带着这样不清不楚的笑悄悄的回了头,趁它不注意时,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