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做好自身养护 2020-02-19 沈姣姣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哈。很开心你能看到这些文字。因为我真的很想分享它给您。

新型冠状肺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快2个月了。在这短短2个月里,我们经历了迷茫、彷徨、困惑、害怕和悲伤,更经历了全国人民互帮互助、勇敢坚毅、团结一致和众志成城。我们始终相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坚强勇敢的中国人!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浩大疫情,我们不仅要沉着应对,更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在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症状体征提取,并分析武汉当地今冬天气因素的基础上,中医科学院专家组认为该“疫病”与“寒湿”之邪有关,故而在预防时应以提升人体的阳气为本,佐以祛寒除湿。

正所谓: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目前,物理防护对预防新冠肺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中医也早有“祖训”——《素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如何“避之”呢?

物理防护

① 少外出;② 多通风;③ 戴口罩;④ 勤洗手

《素问》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在防护要从2个方面入手:除了要帮助身体“匡扶正气、驱寒除湿”外,精神的防护也不能忽视!

01

身体防护

身体防护的核心为“匡扶正气、驱寒除湿”,建议从“饮食、锻炼、穴位、休息”4个方面入手。

⑴ 饮食

a、祛寒湿: 花椒姜茶    四神汤

b、扶正气 黄芪大枣茶    当归羊肉汤

⑵ 锻炼

祛寒湿、扶正气: 中医十二时辰按摩法    八段锦

⑶ 穴位

a、祛寒湿:

4个泡脚方  按揉委阳穴    按揉申脉穴    万病方敷肚脐    掌心捂肚脐

b、扶正气:

晒后背  敲打胆经    激活人体阳气的7个穴位如果你耐心看到这里,会收获更多哦,下文重点分享

⑷ 休息

02

精神防护

中医认为,精神对人体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谓“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心态平稳、内心坚强,本身就是一种能抵抗疾病的“正气”。

面对近期闹得人心惶惶的新冠肺炎,更需要大家冷静下来、沉着应对。

如何把自己从“害怕、恐慌、悲伤”中解救出来呢?

⑴ 缓解焦虑、舒缓心情

近期大家宅在家里,久了容易苦闷,加上快速变化的疫情,让大家难免变得焦虑起来。

❍ 深呼吸、远离手机

如果出现了焦虑、崩溃、想哭等情绪,首先深呼吸,放松自己,然后放下手机,暂时远离这些纷扰的信息。

❍ 听音乐、放声高歌

放自己喜欢听的歌曲、音乐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或者在不会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放声高歌,宣泄自己的情绪。

⑵ 冷静下来、沉着应对

可以去做点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① 练书法;② 画画;③ 看书;④ 做瑜伽;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远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天已经来临,相信我们也很快就能战胜疫情!

接下来,我来重点分享激活人体阳气的7个穴位。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

是说春夏季节是阳气升发、长养的季节,在此季节培育、长养人体阳气,

不仅可强身健体,还可抵御防范秋冬季节常见病的侵扰。

说到补阳气,很多人都知道要常晒太阳,吃些补阳食物,

但少有人知人体本身就有7个“生阳点”,激活这7个“生阳点”,就如给人体加油,能源源不断地产生阳气!

1.百会生“头阳”

人的头阳亏虚时,

表现有头沉头重、头痛、眩晕、

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

按揉拍打百会能产生阳气、醒头目。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为督脉要穴,

刺激此穴,能打通阳经,充盈脑中阳气。

方法:

用右手的指腹顺时针方向揉百会穴。

每次10分钟,一日2次。

空闲时也可用一只手轻拍百会穴100下,对生阳也有好处。

2.中府生“肺阳”

肺阳不足常表现为呼吸不畅、

胸闷气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状。

治疗应振奋肺中阳气,可点按中府穴。

中府穴


中府穴,两手叉腰,

找到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

然后垂直向下一肋骨即为中府穴。

其为肺经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补充肺中阳气。

方法:

用一侧食指点按另一侧中府穴,以有微热感和酸痛感为佳。

每次点按5分钟,之后换另一只手点按另一侧的中府穴,每天上下午各点按一次。

3.神门生“心阳”

心阳不足常表现为心悸怔仲,

咳喘心闷,形寒肢冷,失眠多梦,

伴有纳呆少食,下肢水肿等症状。

治疗应振奋心阳,可刺激神门穴。

神门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刺激此穴能振奋心脏的阳气,

安心神、改善失眠!

方法:

用一侧的大拇指掐另一侧的神门穴,

每次3~5分钟,

之后用相同方法掐另一侧神门穴,

每日1~2次。

4.中脘生“胃阳”

胃阳不足表现为胃脘冷痛,

时发时止,喜温喜按,伴有泛吐清水,

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状。

治疗应温胃补阳,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刺激此穴能补充胃中阳气,

促进胃动力,改善消化功能。

方法:

四指并拢,

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揉该穴。

每次5~6分钟,每日2次,

要在饭后1个小时后点揉。


5.足三里生“脾阳”

脾阳不足常表现为面色萎黄、

头晕、唇淡、食少、不消化、腹泻、

四肢不温、倦怠等症状。

治疗应温补脾阳,可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

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

揉按足三里穴可温补脾阳,

增强体力,延年益寿。

方法:

用两手的拇指指端,

同时按压住两腿的足三里穴,

缓缓用力,再迅速松开,

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

这样连续而均匀地用力按压5分钟。

以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


6.涌泉生“肾阳”

肾阳亏虚表现为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

伴有五更泻、浮肿、尿急、夜尿频多等症状。

治疗应补肾温阳,可点按涌泉穴。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心,

第二、三脚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脚底连线的

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刺激此穴,能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中阳气。

方法:

先用一侧大拇指点按另一侧的涌泉穴。

每次3分钟,之后换另一只脚操作。

每晚洗脚时做一次。


7.至阳生“背阳”

人的背部阳气不足时,

常有背部凉风感,肌肉僵硬等症状。

刺激至阳穴可增强背部阳气。

至阳穴


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

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

刺激至阳穴有振奋阳气,疏通经络的功效。

方法:

至阳穴,是指督脉的气血在这里吸热后,

可以化为天部的阳气。所以有疏肝理气,温阳通络的作用。

每日适当晒背,可振奋全身阳气,实属补阳佳选。

人体的7个“生阳点”你都掌握了吗?激活它们,为身体注满阳气吧~


好了,很开心你能坚持看到这里,

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我会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感恩遇见!愿我们一起共度难关,期待摘掉口罩,绽放笑容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当下,做好自身养护 2020-02-19 沈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