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

图/《少年的你》    文/了了


还记得电影《少年的你》吗?电影里,魏莱等人经常对陈念进行校园霸凌。如果只魏莱一人,也不足为奇。但为什么当不只一个人对她如此时,剩余的人往往也会跟风起来,默认和顺从了魏莱的行为,甚至加入其中呢。

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中学时期,距离现在大概有十年之久了吧。班里的一个女孩,因为有些相貌平平,而被一群同学在背后戏谑般地嘲笑。开始时只是几个人,渐渐地,听过他们讲话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也就随波逐流般地跟风起来,大家口口相传,在下课时,在回家的路上,在操场上………谁都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谁都不会去在乎这个女孩子的感受。

现在想来,或许是童言无忌吧,但殊不知,却带着莫大的伤害,像一把无形的刀子,刀刀戳人的心窝,伤人的自尊。

你永远无法想象,你的一句所谓看似无关紧要的【玩笑话】,对当局者来说,可能是往后一生的阴影,使她的童年附上了一层莫大的羞耻布。她抬不起头,不敢抬头,她害怕迎来的是对方惊愕的神情、嫌弃的眼神。她也不敢再面对人们的眼光。

如此低俗没品的言行举止,如果只是一个人做,大家会纷纷义正言辞般批评他,可当做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却默默地顺从了,选择了随波逐流。


从心理学方面讲,【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的方式。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也叫【羊群效应】

无论是《少年的你》中跟随魏莱校园霸凌的那些同学们,还是中学时期越来越多在背后嘲笑那个女孩子的同学们,都是源于一种从众心理。

1.

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些像这样从众的事情发生呢。

比如,在马路上,当红灯亮起时,行人停下脚步等待绿灯,若是有一人此时仍然穿过人行道,那么逐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做同样的事,最后大家纷纷走上前去,不顾交通规则,闯了红灯。

比如,在班级投票选举班干部时,当大部分人接续都投给了同一个人时,那么剩下的人好像也变得“不得不”投给这个人,哪怕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意愿,也还是做出了符合多数人意愿的行为。当【多数人】群体的数量逐渐增大时,其他人的从众心理也会越来越强。…最后,这场投票不再具有它本来的公平,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图/网络


当然,从众心理,有时会带来消极影响,自然有时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比如,社会上的爱心献血现象。当无偿献血行为变成一个很流行的、人人都去做的爱心行为时,将会影响更多的人选择去做同样的事。那么最终受益的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被拯救的是无数个平凡的家庭。

比如,当街道上有人遇到危险需要紧急救援时,一人冲锋向前,往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向前加以援助。若始终无人问津,路人冷眼旁观,往往也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冷眼旁观,最后——我们便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从众心理,何时会带来消极影响,何时会带来积极影响,这取决于从众的内容。

而从众的强弱,往往取决于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的性别、年龄、个性特征、社会文化因素等。

图/网络


那么,该如何避免从众心理的出现呢?

1.理智思考,创造自由空间

首先,要知道,从众并不都是错。要因地制宜。


从众不代表盲目的跟从。在这之前,你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是否与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价值观相违背。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信仰。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当在群体中面临选择时,保持内心的强大,保持自主性。多问问自己的心“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该不该”。


2.破除权威定势

要营造积极、科学、开放的舆论氛围。


对权威的过分尊崇和盲目跟追随只会带来恶果。在《少年的你》里面,魏莱的小跟班,便是典型的尊崇和追随权威的表现。因为对权威的迷信盲从,而忽视了受害者陈念的处境与感受。


在面对权威时,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强大,保持质疑精神,勇敢地做出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做盲目的跟随者,都做理性思考的主导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