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然醒悟:醍醐灌顶、警醒世人的目的论!

图片发自App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93)

问:你能说出唯物者、唯心者和感知者三者的区别吗?

答:借用一个有名的禅说故事来说明吧:有一天和尚们在庙堂里乘凉打坐,两个小和尚为一件事争执起来,一个小和尚说帘在动,另一个小和尚说不是帘在动是风在动,两个小和尚为帘动和风动争执不下。老和尚在一边说,你们都错了,不是帘在动也不是风在动,是心在动。这时,另一个躺着乘凉的和尚说,我感知是风吹着帘在动,好凉爽,好惬意。这个故事很明确地表达了三种认识观念:两个争论不休的小和尚是唯物观,一人看见帘动一人看见风动,无论帘动和风动都是现象事实之一象,他们指的是客观事实,是唯物观;而老和尚说的不是帘动与风动是心动,说的是人与事实的关系,是唯心观;躺着乘凉的和尚说的风吹帘动好惬意,说的是人此刻的感知与目的,是感知观。三种观念有鲜明的分别:唯物观注重于事物表达的现象;唯心观注重于人与事物的关系;感知观注重全部事实过程的结果。很容易看出,前两者都陷于事实的过程和关系中,忽略了目的,只有第三者,直接达到目的。这个小故事,通俗地解释了三种观念。

问:前面三个和尚都是方法论,而乘凉的和尚是主体目的论,是吧?

答:他们都忘了人为什么坐在庙堂里?乘凉的目的被认识的分歧或认识的关系遮蔽。和尚们都是为了乘凉而坐在庙堂里,无论帘动风动心动都是为了乘凉,强调谁是客观存在与乘凉有什么关系?无论何种现象,让人感知到凉爽的惬意就是最终的目的,只注重现象的争执和只注重心的自在,能感知到乘凉的舒爽,能良好地达到乘凉的目的吗?人的存在何尝不是如此,只一味在物质是什么?怎样占有物质?怎样把客观世界的谜底揭穿?怎样在人与人的竞争中获胜?怎样让正义压倒邪恶?怎样拥有别人找不到的真理?……在这些过程中,人们忽略了什么?人们忽略了活着的目的。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利用、不是为了占有、不是为了成功、不是为了胜利、不是为了长生不老、不是为了找到真理……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感知存在的愉悦,这个实在得毫无悬念的目的,简单到人尽皆知的目的,却被我们复杂的生存过程遮蔽了。人们活着活着竟然忘了干什么来了,就如同乘凉的和尚忘了乘凉,还自以为是的争吵不休,出了一身的汗,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岂不是荒唐可笑吗?

问:的确如此,我们怎么才能不忘记目的?

答:最最糟糕的是,人类一直没找到也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存在的目的,更不知道人活着是什么目的。人们没有检讨这最不可或缺的、首先该知道的、不能不知道的存在目的我们为什么不知道?不知道存在的目的是我们思考得不够?是我们的智慧能力不足?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因为我们设置的前提和思考的方法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找到答案。这就说明了以客观为前提以唯物思维为方法直接导致了存在无目的,并不是存在本无目的,是我们选择的道路与存在的目的不在一个方向上,我们怎么可能沿着唯物的方向找到客观存在的目的?更进一步问,客观世界真的存在吗?它作为没有任何目的的存在,这符合逻辑吗?符合什么逻辑?

问:智慧的人类找不到最为简单的存在目的,怎么下得了台?

答:最无奈最可笑的是,人找不到存在的目的,一是将生存当目的,二是将寻找当目的。生存本来是为了目的的,无奈的人只能把生存当目的;寻找的行为是为了找到目的,可笑的是我们竟只能将寻找当成目的。这就好比是说,庙堂里乘凉的和尚把争论谁对谁错当目的,结果争执不下,越争越烈;老和尚则心不在焉,全不觉心外之象的变化是为了什么,坐在此地与坐在彼地有何区别。躺着乘凉的和尚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你们做什么来了?枉费了这凉爽的清风。众和尚面面相觑,全部哑然。人类做什么来了?人们能回答吗?争财富来了?争输赢来了?为得道成仙来了?为赎罪来了?为寻找真相和真理来了?为苦难的生存来了?为了寻找存在的目的来了?……显然,全都不是。那么,人为什么来了?这又比如乘凉的和尚们,他们需要回答为什么坐在庙堂里吗?

问:精彩,人要回答为什么活着吗?

答:本来完全不用回答,但不回答行吗?自找目的和意义的存在主义者在,在客观世界中寻找目的意义的唯物主义者在,向内心求取生存目的和意义的唯心主义者在,在生活中随波逐流没有目的意义的随机主义者在……人们在存在目的缺失的前提下,所发生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庙堂里乘凉的和尚,并且,他们很难从各自依赖的目的中回过身来,他们成了各自目的的奴隶。这些各自的目的正在割据人们共同的生活空间,败坏了人类的生存过程,我们不回头行吗?不正本清源行吗?(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幡然醒悟:醍醐灌顶、警醒世人的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