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一位谜一般的作家

  卡夫卡曾请求朋友在他去世后帮他焚毁他的所有作品,因为对他而言,写作就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是关于自己深厚罪过的告解,是对那不复存在的上帝的拷问。这一切太过私密,以至于任何一次阅读总让人觉得在侵犯逝者的私人空间。


  卡夫卡的写作是围绕着人世间的痛苦进行的,但是他用梦境版诡异怪诞的文字讲社会人身上的种种弯曲放大了,并用隐喻与象征将它们抬升到一种新的高度,往往,这问题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在卡夫卡生活的时代,上帝被宣告死亡,但是他的作品中仍然出现大量具有宗教暗示的情节,例如在《判决》中,父亲两次问格奥尔格"我已经盖严实了吗?",又如《在流刑营》中预言看司令官将在若干年后复活……我们并不知道卡夫卡究竟信不信宗教,但是他对原罪这一概念非常看重。

  正是因为有原罪,所以我们不断地犯下其他的罪过,背离原先的道路,深陷痛苦的泥沼中。而痛苦则给予我们生命的感知,促使我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背离体现在固有身份的丢失上,卡夫卡本人身为犹太人却只能用德语写作,在人类社会中生活的猴子失去了它的兽性,卡尔在剧场找工作时逐渐抛弃自我的身份……

  我们因生活中的各种变故而丢失了身份,甚至有时候我们为了生存主动抛弃了自己的身份,希求融入。但是在内心最隐蔽的角落里,我们仍然愿意去保留最初身份的残骸,会去保护它的映射。猴子为了逃离被囚禁的命运而进入人的群体,但是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与那只半驯服的小黑猩猩一起玩耍,得到无穷的欢乐。在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笔下,也有一群迷失了身份的海滩人,他们的存在是不断的追寻,无尽的眩晕。

  背离还包含对最初设想的曲解,原本象征着安全与温馨的地洞却在漫长的独居中化为恐惧与危险的领地,通天塔的建造由于人类对利益的追求而始终无法完成,期待着游人的桥在其意义被曲解后断裂堕落……

  曲解带来生命的消解,人类最终被自己的拳头粉碎。

  这种对自我摧毁的痛苦的“乐此不疲”背后蕴含着一系列深刻的问题,痛苦对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获得生命的意义是否可以将生命消磨至死?在《饥饿的艺术家》中,就艺术家的死也可以有同样的思考,他为了追求艺术而失去生命,但是如果不保持饥饿,他的生命就不再完整。这饥饿对艺术家的意义与写作对卡夫卡的意义是相同的,为了排解心中的苦痛,他拿起了笔,但写作也剥夺了他追寻爱情的权利与融入世俗享受无知的快乐的能力。


  卡夫卡通过笔下主人公的死品尝死亡的滋味,他是在苦痛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证明。如果生与死都是注定,那么存在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原罪带来痛苦,痛苦诱发追寻,追寻的过程又带来痛苦,而赎罪的过程赋予生命以意义。土地测量员对城堡无尽的寻找,他拥有一次次似有似无的靠近却永远无法到达城堡,就像法律的大门是特意为乡下人而开却无法在他死前让他进入。

  生与死,可以被解作原罪与审判的绝对性,而生命的意义,赎罪之路,却是极具主观性的:K穷其一生去寻找通往城堡的大路,在他人眼中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他土地测量员的身份在第一通电话中并未得到核实,文中他的心理是否又暗示他的职位不过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呢?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第二次管家来电却认可了他的身份呢?我认为这一切都暗示着人的主观意志对精神世界的支配。当他认定自己是城堡聘请的土地测量员时,一切都变得自然,因为这个世界正是他精神世界的投影。

   "法"(审判)却不一样,《在流刑营》中它化身一个不需要审判就可以执行刑法的精妙机器,《判决》中年老的父亲却出人意外地熟悉儿子的一切行动,这里的法更倾向于宗教意义上的法,它无处不在,囊括一切。卡夫卡这样写法,也是他强烈的自审意识的体现,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他重新发现宗教的意义所在,宗教提醒人们看清罪恶,以赎罪之路的名义带领人们寻找生存的意义。

  卡夫卡写民族的歌唱家,饥饿的艺术家,是暗含着自己不被理解的痛苦的,又是在勉励自己。他认为痛苦是无法回避的,所以接受痛苦甚至寻找痛苦。但是这种要理解痛苦存在的必然性需要人们接受"原罪"的概念,如果不相信原罪的存在,那么也就无所谓痛苦,与存在的意义。也就避免了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由于过强的主观性而将痛苦无限放大的弊病。

  我认为卡夫卡作品的现实意义主要还是存在于他对人类异化的揭示,因为无论是否相信原罪,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在科技发展,文化冲击,信息膨胀的时代或主动或被迫地丧失了身份与精神依靠,更没有足够的自审意识去认识自己的存在。当他努力成为一名局外人时,卡夫卡有足够客观敏锐的眼睛,看到在社会中的各种曲解与异化,我们阅读卡夫卡,从他的眼睛里窥见自身。

  但是我们难以成为卡夫卡,因为当他选择成为一个局外人的同时就决定了他痛苦孤独的一生。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对主观意识的强调,以及其写作的根本动机,都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充满其个人经历的投影以及对痛苦的主观放大,难免让阅读者感到悲观。卡夫卡说:"没有人比我更懂得原罪",但我认为不如说没有人比他更懂痛苦,原罪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但除此之外上帝还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犯下多少过错。他总会原谅我们。卡夫卡引用宗教中的一个概念,却似乎沉溺于苦痛之中,却将救赎之路塑造成一个必将消磨生命,且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的形象,读来实在是残酷至极。但是神的意志也无法比人类的道德所约束,究竟是卡夫卡领悟了人生的意义还是读者以幸福而盲目地生存的惯性拒绝读懂卡夫卡,我们不得而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夫卡,一位谜一般的作家)